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新闻纵深丨多元融合 美在沙河

2024年3月30日,游客在金沙河红薯岭景区赏油菜花。高儒森摄

■沙河名片

沙河古称湡水,以境内横贯东西的大沙河而命名,地处太行山南段东麓,自古以来就有“赵北之咽喉,襄南之藩蔽”美称。

这里,自然风光钟灵毓秀,人文景观丰富多样,从西到东绵延70余公里,沿途100余处景点,景观交错,四季宜游,被评为河北省第三批全域旅游示范区。

这里,传统村落星罗棋布,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文化名县”“全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传统村落之乡”,获评“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沙河皮影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被称为“中国玻璃之城”的沙河,工业基础雄厚,产业发展攀高向新,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2024年7月14日,秦王湖景区。高儒森摄

“百里画廊”观光带、西部山区古村落群、中部丘陵现代农业区、宜居宜游生态新城……近年来,沙河市创新打造“旅游+”发展模式,推动旅游与传统村落文化、生态、农业、工业深度融合,形成了“一带一群一区一城”崭新格局。

新老交融 韵味古村落

巍巍太行山,藏着一个个传统村落。

“一进七全院”石门沟村、“山顶人家石头寨”大坪村、“四大庄园”安河村……建筑有特色,民俗各不同,沙河38个传统村落散落于太行山间,彰显着其独特魅力。

这些传统村落特色鲜明,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群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有“太行川寨”美誉的王硇村,便是众多传统村落的独特存在。

石头房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红色砂岩墙,青色瓦顶,既彰显北方建筑的大气规整,又带着四川山寨的小巧精致。

近年来,王硇村以明清古石楼群为核心,遵循“修旧如旧、最小干预”原则,对古民居进行修复修缮,保留了原始韵味,突出了“东南缺”“拐弯抹角”“伸屈巷”等蕴含民俗风情的特色景点。

“扭着秧歌逛古村,太‘沾’了!”来自石家庄的张卫民用手触摸石墙石巷,跟着元宵节巡游队伍与演员热情互动,用心感受浓郁的民俗文化。

今年元宵节当晚,王硇村广场,锣鼓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村民们扮成媒婆、新娘、八戒等不同的角色,扭着喜庆的秧歌步,抬花轿、挑扁担、舞彩扇,沿着古老的街巷缓缓巡游。许多游客参与其中,十分热闹。

“深挖当地文化,实现新旧交融,才能留住游客的心。”村里的导游王冬梅说,从2012年深挖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修复抗日县政府、抗日地下交通站、抗日高级小学等红色旧址,打造传统村落红色旅游名片,到如今对村里流传下来的秧歌、跑驴、婚俗等传统民俗活动进行融合创新,编创元宵节主题巡游活动,打造夜游场景,王硇村不断推陈出新,丰富游客体验。

如果说古建筑是传统村落的“根”,那么特色文化则是它的“魂”。

元宵节期间,位于王硇村东北20余公里的下解村,同样热闹非凡。“沙河下解 喜闹元宵”文艺汇演在该村皮影戏楼精彩上演。该村皮影戏剧团演出的皮影戏《西游记》成为“明星”节目,惊艳的唱腔、执杆控影的绝技让游客惊艳。

沙河皮影历史悠久,在道具制作材料、演奏乐器、唱腔上与其他地方的皮影戏有较大不同。为满足更多游客体验需求,下解村去年新建了集展览、表演、直播于一体的两层戏楼。一楼为戏台,是皮影戏日常演出和排练场所,二楼是皮影艺术展厅,陈列了珍贵的皮影道具、剧目文本、演奏乐器和皮影文创相关产品,详细展示了下解村历史、沙河皮影戏发展历程、演奏技艺,是游客打卡的必到点位。

“演皮影戏曾经是旧时村民们吃饭的营生,多在农闲时出去表演,现在却成了村里的宝贵财富。”下解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任进生说,近年来,下解村加大对皮影戏的保护和传承,成立下解村皮影戏剧团,创编《小猫钓鱼》《司马光砸缸》《东郭先生和狼》等新剧目,赋予皮影戏新的文化内涵,让老技艺焕发新生命。现在沙河皮影戏成了下解村的一张名片,引来络绎不绝的游客。

近年来,沙河市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充分挖掘当地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历史文化资源,将一个个别具特色的传统村落串点成线,连片发展,走出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路。

休闲度假 多彩在沙河

2024年11月1日,游客在沙河市栾卸村万亩银杏林漫步。高儒森摄

2月25日,位于十里亭镇的金沙河红薯岭景区,万余亩绿油油的油菜娇翠欲滴,生机盎然,一望无垠。

“再有一个月,这里将变成满目金黄百里香。”沙河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宣传科科长秦浩笑着说,今年沙河市精心推出的4月至5月全域赏花季将从这里开启。

前些年,红薯岭还是土层裸露、沟壑遍布的采煤塌陷区。2018年,在沙河市政府的支持下,金沙河集团牵头成立了金沙河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对这片塌陷区实施生态修复,打造了一个集油菜、红薯种植,农产品加工和农耕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发展示范区,走出了以旅兴农、三产融合助农增收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如今,万亩油菜花海已经成为沙河的一张旅游名片。

每年的3月底,万亩油菜花次第绽放,宛如流动的金色海洋。为了丰富游玩体验,花海中设置了由火车改造而成的咖啡屋、餐厅和汉服租赁处,打造了百年车站“褡裢站”的微缩景观,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打卡拍照,享受田园风光。游客可以在花田中恣意奔跑、写生作画、露营烧烤,让身体撒个欢,给心灵放个假。

去年以来,沙河市大力发展赏花经济,秦王湖、利多农业园、桃花源、太行渡口花乐园、红石沟等许多景区打造了各具特色的赏花景观景点。沙河市春观花浪漫之旅路线入选2024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精品景点线路。

2月19日,游客在秦王湖景区拍照打卡。河北日报记者闫德见摄

沙河市实施项目驱动,重点推动桃花源景区完善游览设施,提升游览服务,深入挖掘景区特色文化,打造文旅新场景,推动4A级旅游景区创建。

如今,桃花源景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走进两壁如削、仅容一人穿行的大裂峡,感受“初极狭,才通人”;穿过裂峡,豁然开朗,恍如进入陶渊明所写的世外桃源:亭台楼阁高低错落,漫山的桃花、海棠花、牡丹、樱花、芍药次第绽放,高山飞瀑层层叠叠,庙宇馆舍气势恢宏。游客可以从飞瀑形成的水帘下穿行,近听涛声,远观山景。

去年,沙河市对旅游道路石南线进行改造,提升秦王湖、桃花源、北武当山等景区沿线生态景观,引导秦王湖景区全面升级改造,做精山水风景度假区。

一到秋天,沙河的西部山区变得五彩斑斓。

“佛照山的红是秋天最美的颜色。”2024年11月9日上午,来自天津的小朋友王可欣大声说着,撒着欢沿着步道朝山顶跑去。

站在“n”字形山体脚下仰头观望,佛照山像一块曲面屏,满山的红、橙、黄、绿,交织成一幅色彩艳丽的油画,让人陶醉。

去年秋天,沙河市推出“秋映太行 多彩沙河”赏叶季文旅宣传活动,吸引了北京、天津、山西、河南、山东及省内游客75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2亿元。

“我们依托沙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通过‘三产融合’等形式打造了一批赏红叶、观银杏林、看万亩油葵等游览项目,丰富了游客秋季旅游体验。”沙河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李楠说,目前,形成了以佛照山景区为核心,王硇村、鸡冠山、大安山、泽峰生态园、栾卸万亩银杏林组成的秋游主题旅游片区,观赏美景的同时还可以解锁游古村落、享生态采摘、品特色美食、看民俗演出、住特色民宿等多元化的游览体验。

绿色研学 魅力工业游

提到沙河,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玻璃。

沙河是“中国玻璃之城”,还拥有中国最大的挂面加工企业——金沙河集团。

依托丰富的工业资源,2020年,沙河市借承办邢台市第四届旅发大会的契机,把发展工业旅游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增长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坚持“工业立市,旅游兴市”理念,依托产业特色优势,大力推动工业企业资源向旅游资源延伸,成功打造德金·鸿昇玻璃产业科技园、金沙河面业两家3A级工业旅游景区。

“工厂像花园,烟囱不冒烟,生产线不见人。”2月22日,15岁的山西游客陆子涵度过了神奇的一天。

上午9时许,陆子涵一家三口驱车来到德金玻璃科技园区。与传统工厂不同,这里道路两旁树木、翠竹等植物错落有致,假山、荷塘、栈道景观充满韵味,工厂好像藏在花园里。

“这堵彩色的玻璃墙是碲化镉发电玻璃墙,既美观又能发电。它是用德金生产的玻璃原片,加上新型的光电材料加工而成。”听着景区讲解人员的讲解,陆子涵从德金三号线车间开启了一场玻璃的奇幻之旅。在琉璃庄园,工艺师们分工协作,通过烧熔、吹制、细琢等环节,制作成一件件色彩绚丽、造型灵动的琉璃工艺品,让陆子涵大开眼界。

为了丰富工业旅游业态,打造玻璃研学场景,德金玻璃科技产业园对原有生产线改造升级时,专门设计了游客参观通道,游客可以沉浸式参观炉窑、车间中控室、锡槽、退火区、玻璃原片检测及切割区等全生产流程;建设了玻璃科技体验馆等展览展示区,向游客讲述玻璃的起源与发展、应用场景和前沿科技等。园区还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了集琉璃艺术品制作、展销、体验、研学于一体的琉璃庄园,自去年10月份开放以来,累计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琉璃艺术品销售额200余万元。

在沙河,还有一个让普通人感到满满亲近感的工业旅游景区,那便是金沙河面业。

金沙河集团拥有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有12个制粉生产车间,日处理小麦2.3万吨;132条挂面生产线,可生产1至10毫米的宽、窄、扁、圆挂面,日产面条连起来能绕地球113圈。

2019年,金沙河面业推出工业旅游项目,游客可以参观面粉全自动生产过程,了解面粉、挂面的前世今生,免费体验品尝各类面食、面点,还可以获赠宝宝面、哈麦面等特色产品。

魅力工业游,正在成为沙河另一张名片。(河北日报记者 闫德见)

相关

抓住游客的眼 留住游客的心

“趁周末,上山看看红叶,在山脚下吃碗10块钱的‘大锅菜’,再逛逛王硇村。”2024年10月12日,沙河市推出“佛照山赏红叶”文旅品牌活动的第二天,山西游客张建辉便自驾来到了佛照山。张建辉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二年来佛照山看红叶。除了景色绚烂和周边可玩性比较强外,最触动他的是景区提供的“三免”服务。

近年来,沙河市根据自身特色,不断探索和创新旅游品牌塑造路径,联合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金沙河集团,通过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打造了自然景观优美、游玩项目多样的红叶观赏地佛照山景区和“万亩油菜花海”金沙河红薯岭景区,并推出了免门票、免费停车、免费提供瓶装水“三免”服务,成为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码。

“我们打造独特文旅品牌的同时,还不断融入‘新花样儿’,抓住游客的眼,留住游客的心,引来八方游客。”沙河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李楠说。去年推出的“小地瓜”和“喊话山河四省”赏叶季主题日活动都很成功。

“朵朵油菜花,欢迎小地瓜,游学红薯岭,风景美如画……”去年油菜花观赏季期间,沙河市500多名头戴黄色遮阳帽、身穿红色外套的“小地瓜”,唱着朗朗上口的童谣,成为红薯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借助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深受游客喜爱。

“‘小地瓜’甜美的歌声非常吸引人,特别想来看看,来了以后挺开心。”去年赏花季专程从山东聊城赶来的游客汪丽红说。

借势去年火爆全网的“山河四省文旅卷王大赛”,在赏红叶期间,沙河市推出“喊话山河四省”赏叶季主题日活动,北京、天津、河南、山西、山东等地游客在指定时间内,凭身份证享受沙河市景区免门票游览,佛照山在“三免”基础上,还从全国各地邀请了上百家美食生产企业,在景区入口制作馄饨、拉面等面食,让游客免费品尝,精准引流,扩大“朋友圈”。

去年的油菜花季和红叶季期间,沙河市累计接待北京、天津、山西、河南、山东及省内游客207万人次,占全年游客接待人数的44.6%,旅游综合收入2.7亿元。(文/河北日报记者 闫德见)

相关新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