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在沙河市秦王湖景区印第安部落场景地,从邯郸专程赶来的骑行爱好者王新民和同伴站在深灰色的“图腾柱”前,用无人机拍下二人模仿电影《唐探1900》中的“阿鬼”和“阿福”面柱而立的情景。
2024年10月18日拍摄的网红景区佛照山美景。杨喜旺摄
随着电影《唐探1900》在大年初一热映,沙河市抢抓机遇,在印第安部落取景地前渐寺村和相邻的秦王湖景区还原了电影拍摄场景,助推这两地迅速走红,吸引了大量影迷、游客体验打卡。
2月19日,在秦王湖景区打造的电影《唐探1900》印第安部落场景,主播正在直播。河北日报记者闫德见摄
“虽然这个季节的秦王湖少了点影片中的绿色,但却别有一番味道,非常出片。”王新民遥控无人机向远处飞去,通过控制屏,记者看到白色的九曲栈桥向湖面延伸,绝壁丹崖倒映在湖面,不少游客沿湖漫步、拍照打卡,山、水、桥、人相得益彰。
“逛完秦王湖,下一站准备到前渐寺村,感受一下美丽的河谷,然后骑行到绿水池村、石门沟村,之后夜宿王硇村,来一场传统古村落文化体验之旅。”王新民告诉记者。
“以往,这个季节是景区旅游淡季,场景上新后游客数量明显增多。”秦王湖景区总经理霍艳说,随着取景地的走红,周边的景区和农家乐,也迎来了一波客流“小高潮”。
沙河市地处太行山南段东麓、华北平原西缘,地貌复杂多样,孕育了山水林田湖兼有的生态资源和多元化的人文资源。
“沙河拥有旅游资源单体263个,旅游业态丰富多样,但知名度不高,属于养在深闺人未识。”沙河市副市长卢燕说,近年来,沙河市以“网红景区引流,全域旅游留客”的全市一盘棋思维,精心谋划、细心打磨,加快旅游产业升级转型,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围绕旅游知名度提升,沙河市精心打造了金沙河红薯岭、佛照山、万亩银杏林等网红景区,推出“红薯岭油菜花赏花季”“佛照山赏叶季”等文旅品牌,引来八方游客。2024年,油菜花赏花季期间,金沙河红薯岭景区总接待游客数量130万人次,新媒体平台话题互动超1.2亿人次;红叶观赏季,佛照山旅游高峰期日均游客量达8万人次,有效拉动全市旅游热度。沙河市去年接待游客46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15.2%。
沙河市景区景点集中在中部丘陵和西部山区,分布相对分散。以往因为山川相隔,游客们经常是游完一个景点就打道回府。为了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近年来,沙河市大力完善服务设施,丰富旅游业态,打造旅游环线、开通旅游客运线路,将各景区串珠成链。2021年,三川贯通路的“最后一公里”天机硇隧道建成通车,将东西向的柴关川、蝉房川、孔庄川连接形成旅游环线。去年,该市对部分环线道路实施改造升级,促进了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大幅提升了游客旅游体验。
从中国传统村落前渐寺村西侧的三川贯通路一路攀升,就来到了网红打卡地天机硇隧道。从隧道口附近回望,位于山脚下的几处村落和秦王湖清晰可见。走进1660米长的天机硇隧道,五彩拱形线条灯绚丽动人,隧道口另一侧就是银河沟村、王硇村等中国传统村落。
沙河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李楠告诉记者,天机硇隧道建成通车后,20多公里长的三川贯通路串联起9个中国传统村落和11个旅游景点,成为一条生态旅游路、产业富民路,让周边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慕名而来,不虚此行。”去年,趁秋季开学前,来自北京的贾铮一家四口开车沿太行山高速公路自驾,从太行渡口一路向深山处游玩,穿过天机硇隧道来到山的另一侧,在沙河来了场用时近一周的深度研学游。
这条沙河精心打造的旅游环线涵盖了太行渡口花乐园景区、泽丰生态园、秦王湖、桃花源、北武当山等生态山水观光区,也有王硇村、绿水池村、石门沟等传统村落旅游区,其中3A级景区5家。沿途景区深挖当地特色,打造民宿、农家乐、自驾车营地等旅游住宿餐饮新业态,建成秦湖山水间度假酒店、王硇村特色民宿等康养住宿设施,是山水观光、避暑康养、体验民俗的绝佳之选。
近年来,沙河市紧抓休闲、度假、康养发展方向,创新“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统筹全市农业、山水、传统村落、中医药、工业等特色资源,打造田园农耕休闲、山水风景度假、传统村落文化体验、生态康养度假、工业旅游展销等主题鲜明的五大旅游片区;以整体思维,将多种旅游资源深度融合,串联蝉房川、柴关川、孔庄川的古村落、温泉、山水等资源,培育王硇—秦王湖—八里峡省级旅游度假区,满足游客多元旅游需求。(河北日报记者 闫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