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探访⑦丨钢渣去哪儿了?

钢渣去哪儿了?

——武安新峰公司探索循环经济转型之路

2月27日,武安新峰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用叉车运输免烧砖成品。河北日报记者陈正摄

2月27日,在武安新峰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业固废处置工厂,一辆辆满载着钢渣的大卡车排队进入。

这些卡车来自十公里外的河北太行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从当日早8时到晚12时,仅仅一天时间,就有4000多吨钢渣被运过来。

将时间拉长至一年,包括太行钢铁在内,武安市及周边10余家钢厂的钢渣均被运到这里。

钢渣是炼钢过程中的副产品。如何处置钢渣,这是钢企最头疼的问题之一。

“我们通过科技创新,挖掘到钢渣里藏着的‘含金点’,为钢渣处置找到了新出路。”武安新峰公司董事长田海奎说。

目前,武安市钢企年产钢渣445万吨,其中250万吨被武安新峰公司回收利用,占比超一半。

这是怎么做到的?

2月27日,武安新峰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生产车间内巡检设备。河北日报记者陈正摄

走进武安新峰公司工业固废处置工厂2号原料大棚,黑色、灰色的钢渣堆积成山。大型取料机挥舞机械手臂,将钢渣不断“卷”到皮带上。

顺着皮带,这些钢渣经过配料站等设施,被送往直径6.3米的5633型磨机内。经过破碎、磨粉等工序,钢渣变成了钢渣粉。

记者注意到,整个钢渣处置过程是全封闭的,不产生二次污染。

随后,这些钢渣粉作为原料,用于公司水泥、透水砖、人造石材、低碳胶凝材料等产品的生产,成为公司转型发展的新增长点。

环保领域有句老话:“废弃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2021年,武安新峰公司钢渣处置生产线刚投产时,面临一个问题——钢渣粉市场用量太少了。

该产线年可综合处理钢渣1000万吨。可是,由于自身性能原因,钢渣粉只能少量掺杂于水泥生产,年用量仅仅几十万吨。

同理,钢渣粉在透水砖、人造石材上的用量也有限。

眼看着产线大量产能闲置,心急如焚的田海奎找到北京科技大学科研团队研究对策。

经过对症分析,他们将突破口放在了钢渣粉掺杂比例更高的低碳胶凝材料的研制上。

低碳胶凝材料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可替代水泥用于混凝土生产,市场应用广阔。

经过反复试验,他们研制的低碳胶凝材料不仅低碳环保,还可改善混凝土性能,使混凝土具备抗渗性能优越、水化热低、抗化学侵蚀等优点。

2月27日,武安新峰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中控室密切关注生产线运行情况。河北日报记者陈正摄

随着低碳胶凝材料的热销,武安新峰公司钢渣的“食量”显著提高。

“循环经济是转型的大方向。”田海奎说,武安新峰公司最早以水泥起家,这些年,他们把转型重点由产品转到功能上,实现由传统制造型企业向社会服务型企业转型。

不光是钢渣,建筑垃圾、城乡生活垃圾、煤渣、危险废物等都是他们眼中的宝贝。

该公司与清华大学等合作,对武安的城乡垃圾废弃物进行一体化处置,独创“农户分类—乡村收集—统一转运—集中处理—循环利用”的垃圾处理模式,使武安成为全国首家城乡生活垃圾和市政污泥100%无害化处置的县域城市。

该公司投资7185.06万元实施危险废物处置项目,年处置各种危险废物10万吨,其中固态危险废物6万吨、半固态危险废物2.5万吨、液态危险废物1.5万吨。投资2.7亿元实施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每年可综合处置废弃建筑垃圾200万吨,促进武安“无废城市”建设。

新春新气象。2月28日,武安新峰公司“钢渣、尾矿、煤矸石制备生态墙地砖项目”举行开工仪式。

该项目总投资66亿元,以钢渣、尾矿、煤矸石等为原料,主要建设40条仿石材生产线、墙地砖生产线、景观砖生产线及公辅设施,是该公司发展循环经济的又一次突破。

以打造“无废城市”为抓手,武安市推动不同行业企业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建立循环经济特色产业链。

“未来,我们将运用创新思维,开发更多低碳环保项目,把武安乃至邯郸市的废弃物吃干榨尽。”田海奎说。(河北日报记者 贡宪云 刘剑英 陈正)

2月27日,武安新峰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生产车间内巡检设备。河北日报记者陈正摄

短评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记者在武安新峰公司采访时,刚好赶上唐山市政府和企业代表前来学习交流。学什么?

田海奎告诉记者,十多年前,公司第一次走绿色转型之路,是实施武安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项目。经过筛选、处理后,城乡部分生活垃圾用作水泥生产原料。

当时,当地人很不解:项目投入这么大,回报周期长,图啥?

可田海奎不为外人所动,坚持将绿色转型做下去。该项目真正投产后,被媒体誉为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的“武安样本”。异议声终于没了。

后来,当武安新峰公司被评为水泥行业环保绩效A级企业,享受种种优惠时,当地不少企业主动找上门,学经验。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田海奎的经历告诉我们,传统产业必须将绿色转型进行到底,协调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科学制定碳达峰目标与碳减排路径,进一步优化能源、产品结构,助力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只有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才能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贡宪云)

【相关新闻】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探访⑥ | 这个疫苗“发动机”不简单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