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这就是八百里太行
千山万壑
铜壁铁墙
自古就被称为“天下脊梁”

当抗日的烽火
燃烧在太行山上
这里
筑起了抵御外侮的坚强堡垒

1937年七七事变
日寇全面侵华
战火蔓延,华北告急!
八路军不待改编完成
就出师抗日

出发!出发!
东渡黄河!
挺进敌后!

八路军东渡黄河。

第一一五师主力作为抗日先遣队
率先从陕西三原出发
东渡黄河,沿同蒲铁路北上

第一二〇师主力和
第一二九师主力
随后从陕西富平县出发
挺进华北抗日前线

1937年10月,八路军骑兵部队
挺进敌后。

1937年11月
聂荣臻率部
从山西五台移驻河北阜平
随后
晋察冀边区政府在阜平成立
这标志着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初步创立
华北抗战史揭开了
新的一页

自此太行山化作抗战的棋盘
每一道沟壑都是杀敌的战场

首战,大捷!
1937年9月25日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
在山西省灵丘县的平型关
伏击日军辎重队
一战歼敌1000余人

这是华北战场上
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的
第一个大胜仗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战士在平型关公路两侧伏击日军。

这一仗
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的神话!

视线沿着山脉一路向南
1938年3月31日
河北涉县响堂铺村
那条长约30公里的峡谷内
第一二九师钢刀出鞘
三小时歼灭日军400余人
毁敌汽车180余辆
打了一场教科书式的
经典伏击战

响堂铺战斗前,八路军战士进入
伏击阵地。

这里本是
日军进犯山西的交通运输线
这一战之后
“汽车坟场”
烙进侵略者记忆

1939年11月
河北涞源县城东南
黄土岭上
炮手李二喜没想到
四发迫击炮弹
射向对面山坡小院
日本“名将之花”
阿部规秀就此毙命

这是中国抗战史上
八路军击毙的
日军最高级别指挥官

黄土岭战斗中,八路军用迫击炮
轰击进犯的日军。

侵略者连连遭受打击
却连八路军总部在哪里
都不知道
日军甚至
专门组建了
“特别挺进杀人队”
派出两支约百人的便衣队
潜入根据地
专门搜寻八路军总部和
第一二九师师部

1940年8月,八路军总部对华北
日军发起百团大战,第一二九师
官兵参战。

1939年10月至1940年6月
八路军总部
驻扎于山西省武乡县王家峪村
并在这里酝酿、部署了
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

1940年
日军加紧推行“囚笼政策”
利用铁路、公路、据点、碉堡等
对抗日根据地
进行封锁、分割
包围、监视
根据地面积缩小
物资匮乏,生活困难

为粉碎日军“囚笼政策”
鼓舞全国人民抗战信心
从1940年8月20日
到1941年1月24日
八路军总部
在华北发动了一次
大规模的
以破袭敌人交通
和通讯为主要目的的战役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正在破坏
被日军视作交通动脉的正太铁路。

5个月的时间里
八路军陆续投入105个团
20余万兵力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机枪手向被
日军占领的井陉煤矿扫射。

至1940年12月初
敌后军民共作战1824次
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
破坏铁路470余公里
公路1500余公里

百团大战
给日军的“囚笼政策”
以沉重打击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在抗日局面比较低沉时
振奋了全国民心

为了报复八路军
日军在华北持续开展大“扫荡”

1941年8月13日至10月17日
冈村宁次指挥6万余兵力
对北岳、平西地区
进行“扫荡”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
为抗击日军“铁壁合围”
展开了反“扫荡”作战

1941年秋季反“扫荡”中,
北岳区八路军在阻击日军。

作战历时两月余
共歼敌5500余人
但根据地军民
伤亡6500余人
房屋损毁15万间

北京市房山区的马安村
就曾在“扫荡”中
发生过4次血战
经历过3次被烧

在狼牙山战斗中
马宝玉等五人
为掩护抗日军民转移
打光子弹后毅然跳崖

太行山深处
隐藏着八路军在抗日根据地
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
兵工基地
——黄崖洞兵工厂

黄崖洞兵工厂制造的迫击炮。

1941年11月
日军5000余人
围攻位于山西黎城县的黄崖洞
八路军总部特务团
以一个团的兵力
凭借天险与工事
激战八昼夜

最终以166人伤亡的代价
毙伤敌人1000余人
创造了敌我伤亡比6:1的
辉煌战绩

河南省北部
有一条
看不见的“生命线”
畅通了华中、山东、冀鲁豫、
冀南各根据地与太行区
以及延安之间的往来
打破了敌人的封锁

豫北地下交通线示意图。

靠着这条交通线
地下交通员
传递情报、运送物资
还曾安全护送
党政军干部万余人次

1943年8月
八路军发起林南战役
目标直指豫北日伪军据点
这是“太行山上三年来
继百团大战之后
最大的一役”

八路军激战九天
攻克和收复据点80多处
歼敌7000余人

林南战役
和当年7月开展的卫南战役
揭开了中国战场
对日战略反攻的序幕

林南战役为八路军
继续向南发展打开了局面
第一二九师随后成立的
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
仅用一年就成功开辟了
拥有数十万人口的
豫北抗日根据地

第一二九师司令部
自1940年进驻涉县之后
也领导创建了
华北面积最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干部、战士在
帮助群众修河造田。

太行山,是母亲的山!
在她宽广的怀抱中
革命的力量茁壮地生长

抗大总校师生
历经一年多的辗转
于1940年11月
到达河北邢台浆水镇
在这里办学两年多
培养出的8700多名优秀军政干部
如同一粒粒火种
撒向抗日一线和各抗日根据地

抗大学员学习步枪操作。

“八匹骡子办报,
三千字里著文”
晋察冀日报
在枪林弹雨中
吹响了“民族的号筒”
传播了中国共产党的
声音和主张

太行山,是抗争的山!
她的每一簇草木
都是刺向侵略者的利剑

抗战中
八路军
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同时不放松
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在华北地区经常抗击和牵制着
日军约13.5个师团30万人的兵力

太行山,是英雄的山!
而今的太行山上
遍布着抗战遗址、纪念馆
和烈士陵园
每一处
都镌刻着不屈的誓言
都回荡着民族的呐喊

我们追寻的红色轨迹
不仅是地理的坐标
更是精神的灯塔
太行!太行!
是回望,是传承
是永不忘却!

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