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教育


办好人民满意的河北教育② | 办好每一所学校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坚持“五育”并举,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关键领域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期盼。



沧州市南大港第五完全小学新教学楼。河北省教育厅供图



强化政府主体责任,经费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一体化发展实施意见,10次召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或工作会,总结推广各地经验。持续加大经费投入,10年累计投入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7412亿元。义务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与公用经费支出逐年递增,年增幅均在8%左右。将教育经费投入情况纳入对市、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指标。分年度、分阶段进行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把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市、县党政领导考核内容,以通报、约谈、整改等措施,压实推进均衡发展责任。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办学条件有力改善


实施中小学校舍提升、两类学校建设、山区教育扶贫、温暖工程、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等系列民心工程。全省新建、改扩建学校1.6万所,新增体育运动场馆面积1523万平方米、功能室130万间、计算机290万台、图书4775万册、数字教育资源40万GB、教学仪器设备497亿元,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实施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专项规划,全省大班额比例降至0.13%,超大班额全部消除。实施联网攻坚行动,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水平,打造基于“互联网+教育”的信息化网络环境。全省义务教育学校100%接入互联网,100%拥有多媒体。



唐山市路南区燕京小学聘请校外专业人士参与课后服务。河北省教育厅供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统筹教师公开招聘补充、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音体美、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短缺学科教师招聘比例,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由46.26%提高至74.1%,音体美、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由8.6万人增加到13.4万人。围绕教师在职提升,为广大教师搭建从成长到成熟、到成名成家的专业发展平台,构建起省级骨干教师-特级教师-燕赵名师-教育家型教师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积极推动教师交流轮岗,全省累计交流教师校长超过20万人次,其中骨干教师交流人数占比达到22.43%。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补贴实施差别化发放,最高达800元;对在乡村学校任教累计满25年且仍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采取“三区支教计划”“银龄讲学计划”“老校长下乡计划”“深度贫困县国培计划全覆盖”等办法,送教送培下乡,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深化办学模式改革,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


以优质均衡为目标,持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深化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实现优质学校有效辐射。大力推行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城乡学校共同体等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改革,积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全省12299所学校参与办学模式改革,其中农村学校10746所,占比为87.37%;受益学生596.9万人,其中农村学生302.1万人。石家庄市新华区采取“名校+”教育发展战略和“集团化、一体化、学区制”多轮驱动的教育发展模式,实施“名校长+”工程,对新建校推行“一长多校”的一体化办学模式,有效缓解“大班额”“择校热”问题。邯郸市涉县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坚持“三个倾斜”,实施“三个带动”,聚焦“三个强化”,推动农村教育快速优质发展,让广大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到好学校。



石家庄市实验小学水培社团学生进行水培种植。河北省教育厅供图



推动入学机会公平,义务教育巩固水平有效提升


深化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全面落实“公民同招”,实现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健全“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到92.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5个百分点。落实脱贫攻坚重大战略任务,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建立联控联保工作机制和县级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强化动态监测,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重点关注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残疾学生、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学生等重点群体,以学生为中心精准分类施策,确保每一个辍学学生都能找得到、劝得回、学得好。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6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5个百分点。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学生过重负担有效减轻


落实“双减”重大决策部署,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严抓校内减负提质。严控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水平,实现校内课后服务全覆盖,促进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据第三方调查显示,河北校长、教师、家长、学生赞同“双减”的比例分别为97.0%、97.9%、94.5%、98.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机制,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德育共同体全覆盖。宣传贯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指导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严格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培养每人掌握1-2项运动技能和艺术特长,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课外体育锻炼持续强化,学生体育竞赛蓬勃开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建设河北基础教育在线教育资源平台,为全省中小学师生免费提供覆盖全学段各学科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电子教材和同步练习册。平台累计服务1200万学生用户、70万教师用户,登录及课程访问突破5.25亿人次,月均活跃度达74.4%。



保定市阜平县阜平镇白河学校烹饪课程。河北省教育厅供图



抓实督导评估工作,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为督促县级政府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我省启动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按照“县级自查、市级复核、省级评估、国家认定”的程序,逐县(市、区)组织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省级督导评估。2012-2019年间,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省市县三级政府督学和义务教育督导评估专家1000余人次,走遍全省所有县(市、区),实地督导学校超过5000余所。教育督导工作中坚持“从严审核、据实督导、及时反馈、追踪整改”,在压实市县级政府主体责任,加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发挥了“以评促建”的重要作用。2019年,全省167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检查,比原规划提前一年整体通过国家督导评估验收。2020年起,我省迈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阶段,聚焦评估指标达标监测和驻地指导两个着力点,精准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是河北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十年,是河北人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的十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河北省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内涵提升,让城乡学生都能享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河北日报记者崔丛丛 通讯员李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