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手机一键下单,AGV机器人自动搬运物料;AI视觉系统“火眼金睛”识别硅钢片纹理;机器人精准叠码不差毫厘……桂林,这座以秀美山水闻名的城市,如今正上演着由人工智能赋能制造带来的深刻变革。
11月27日,2025年主流媒体看广西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采风团走进桂林高新技术开发区。在这里,当地正以“人工智能+”为引擎,推动制造业从“制造”迈向“智造”。

桂林高新技术开发区。
智能“黑科技”,重新定义制造边界
走进桂林君泰福电气有限公司,数字化工厂里的“黑科技”正重新定义传统制造业的边界。
工人专注操作控制台,“一键下达”指令,智能全自动叠码横剪线便开始生产变压器的核心部件——铁芯。AI视觉设备如同“火眼金睛”,取代人眼,确保数千片硅钢片能被精准识别并毫厘不差地堆叠。

航拍君泰福的厂区一隅。
“过去切硅钢片、叠铁芯全凭老师傅的手感和经验,劳动强度大、精度难保障。”君泰福电气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企业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叠码剪切线,依托AI视觉系统与机器人协同作业,能精准识别材料纹理差异,实现全流程自动化。该技术使铁芯损耗降低5%,效率提升27%,人力节省78%。
AI带来的变革贯穿于整个生产链条。
在物流环节,工人通过手机一键调度,AGV机器人便能借助激光雷达与多传感器导航,实现物料精准配送,物流效率提升40%。

采风团在君泰福的企业展厅参观采访。
中央控制室内的数字孪生平台则如同工厂的“智慧大脑”,实时模拟生产全流程,预判问题、优化工艺,实现全厂透明化管理。
作为绿色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君泰福投入4.5亿元,推动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搭建起完整的数字化平台,先后建成数字化工厂、高端干式变压器数字化工厂及储能装备数字化工厂。
得益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前瞻性布局,君泰福产能和生产效率大幅提升,2023年产值突破25亿元。2025年,其智能排程系统与铁芯数字孪生项目双双入选广西“人工智能+制造”典型案例,成为离散制造业智能化改造的标杆。
目前,君泰福正积极拓展国际合作,计划依托中国—东盟合作平台,研发变压器垂直领域大模型,构建50亿元产能的智能装备体系,推动“桂林智造”通过东盟市场走向世界。
精准突破,产业技术再上新高度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不仅带来了生产模式的变革,也催生了新技术、新产品,推动着产业发展加速前行。

优利特坐落在桂林高新区优美如画的山水间。
在桂林优利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台台尿液分析仪、流式细胞仪、生化分析系统正在组装装箱,即将发往全国各地和欧洲、非洲、拉丁美洲等海外市场。对这家企业而言,人工智能正成为医疗器械升级的核心引擎。

采风团在优利特的展厅了解情况。
“在人工智能时代,AI是驱动医疗器械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跃迁的关键。”优利特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AI算法融入产品功能之中,研发出的长城系列US-5000全检测链尿液分析线不仅综合识别率大于96%,最高测速可达800测试/小时,相较人工检测每小时个位数的检测量,精准性与效率大幅提升。”

在优利特的生产车间,大批医疗设备组装完成等待发货。
此外,优利特已成功研发出高速并行目标区域分割及多模型混合细胞识别技术。这项技术将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的识别项目从14种提升至38种,识别率从80%大幅跃升至96%,达到国内首创、世界先进水平,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精准、高效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下一步,我们努力在技术上实现新的突破,把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拓展到智能客服、医疗器械质量合规检查、IT客服水平拓展等方面。”她表示。
拥抱AI变革,老牌企业焕发新生
曾几何时,如航空发动机叶片、曲面类零件等物体因表面不规则,其几何量测量难度极大,几乎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事。现在只需用扫描枪一扫,便可在短短几秒内获取此类物体的“全身”测量数据。

采风团向桂林量具刃具的研发人员了解情况。
当采风团走进桂林高新区的桂林量具刃具有限责任公司,如此“黑科技”令媒体记者纷纷上前体验。这家公司将人工智能算法技术融入精密几何量测量器具的研发之中,成功研发出三维扫描测量仪和激光轮廓仪等设备,实现复杂物体的智能批量化测量,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
在山水环绕的桂林高新区内,这家有着50余年发展史、曾诞生全国第一支带表卡尺、第一代数显卡尺等多项“行业标杆”的桂林老牌企业,在人工智能浪潮中焕发新生,用“AI+智能制造”书写着传统制造业的转型答卷。
“不断创新一直是我们这家企业能够‘保鲜’的核心秘诀。近年来,以机器视觉、智能机器人、模式识别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渗透实体经济,我们看到这一机遇,选择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主动拥抱技术变革。”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采风团成员上手体验桂林量具刃具的智能化测量设备。
经过多年研发,由桂林量具刃具自主研发的多类智能化测量设备,已凭借多维度测量能力与智能化操作体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精密模具等关键行业,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测量支撑。
从一维的卡尺、千分尺测量,到二维的一键式图形测量,再到三维扫描技术的普及,如今叠加AI技术驱动的定制化检测系统,桂林量具刃具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持续突破。
“公司正全力打造桂林米栗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化制造基地,致力于成为‘机加测量整体解决方案综合服务商’。”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聚链成势,打造AI产业“引力场”
从君泰福的智造变革,到优利特的AI检测产品出海,再到桂林量具刃具的主动拥抱科技,这些企业的转型升级,是桂林高新区全面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的典型代表。
目前,桂林高新区已构建“3+6”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三大主导产业为支柱,同时深耕光电子信息(光通信)、医疗器械、电力装备、前沿新材料、橡胶机械与制品、绿色食品六条重点产业链,形成主导产业引领、重点产业链支撑、多业态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格局。
面对当下科技发展的浪潮,该园区正加大人工智能领域招商引资的力度,绘制人工智能产业链图谱,通过跨界协同补链延链强链,完善产业生态,带动上下游自发集聚。
“我们正积极为企业搭建的‘AI+场景’开放平台,为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场景,覆盖制造、服务等多个领域。此外,我们还通过‘高校+企业’合作模式加速成果转化,例如促进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高校设立人工智能学院,与园区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技术研发与场景创新协同发展。这种模式为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桂林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赵红玲表示。(刘俊聪 骆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