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今年以来,国产电视剧行业昂扬向前,《我们的河山》《归队》《阵地》《沉默的荣耀》《生万物》《六姊妹》《北上》等优秀作品热播。纵观今年剧集行业发展特点,“变革”成为关键词。一方面,面对新的媒介形态与娱乐方式的冲击,剧集行业必须以变革破局自救;另一方面,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出台《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 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从顶层设计振兴国产电视剧,解放剧集行业生产力,回应行业呼唤。近日,在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剧集论坛上,行业代表围绕进一步振兴国产电视剧的思路与路径展开讨论,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与行业需求。
目前,电视剧行业正处在转型期,其变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多维度、深层次的“融合”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特征。首先是剧集形态的融合。长、中、短剧集同生共长,构成了当下丰富的剧集生态。这不仅要求业界积极应对电视剧产业的多元需求,也要求管理机构主动调整政策,适应行业融合发展趋势。其次,剧集与技术的融合发展进入快车道。随着人工智能与影视行业的深度融合,从前期策划、剧本创作,到选角、分镜、拍摄,再到后期制作、特效合成,以及宣发阶段的预告片制作、舆情监测等,人工智能重构影视工业流程。此外,剧集与文旅及其他商业形态正在走向融合发展。比如《生万物》《我的阿勒泰》等剧集IP转化为沉浸式体验,实现“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到“一个IP激活一个文旅空间”的升级。
二是剧集与观众的关系正在经历深度重构。自中国电视剧诞生以来,其在不同时期与受众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在网络媒介冲击下,电视剧已失去了“客厅文化”的绝对C位。当下,平庸内容快速失效,唯有能够切中观众情感与社会热点、提供深度共鸣和价值认同的精品剧集,才能成为穿越市场周期的“硬通货”。
然而,当前精品剧集的有效供给仍然不足。今年以来,虽出现了《六姊妹》《藏海传》《以法之名》《生万物》《沉默的荣耀》等爆款剧集,但是精品剧集所占的比重不高,剧集整体播放量和讨论度有所下降。国产剧集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内容创新乏力,表现为题材高度重复、叙事套路化以及创作思维的保守倾向。这种创新困境几乎贯穿所有主流剧集类型,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对流量的过度追求也会对行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如今流量已成为剧集评价体系的重要一环,在商业利益的裹挟下,流量形成的舆论场对创作者、制作机构、演员都可能造成伤害。
在这种背景下,国产电视剧亟须进一步革新叙事美学。
一是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思想是实践的指引。广大创作者要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将目光与笔触聚焦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聚焦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聚焦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国产电视剧发展历史来看,它偏重日常叙事的艺术属性天然离观众更近,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而当前观众也更喜欢“与我有关”的故事。创作者要真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让普通人成为主角,讲述他们的拼搏奋斗、酸甜苦辣,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当前,主管部门鼓励现实题材与历史题材创作,未来将对涉案剧、古偶剧、现偶剧创作结构进行调控,进一步提升剧集品质。
二是要踏踏实实讲好故事。无论媒介形态如何改变,必须回归讲好故事的初心,这已成为行业共识。主管部门提倡加快从明星中心制转向剧本中心制,就是这个逻辑。这对创作提出更高要求,创作者必须回归艺术规律和生活逻辑,同时要创新讲故事的方式。在现实题材创作方面,正如著名编剧刘和平所言,不仅要关注生活表象,还要寻找人物心灵的真实,用田野调查的态度去探究社会生活背后文化成因的真实,超出以往一般现实题材创作的要求,这样才能提升现实题材的审美意蕴,增强艺术质感。去年热播的现实题材剧《山花烂漫时》就是代表。创作团队为写好张桂梅和华坪女高的故事,多次深入当地采风。他们将华坪女高的发展放在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环境中考量,对主要人物的塑造不再是单一的苦难化、悲情化手法,而是展现人物内心深处迸发出的强大精神力量。人物可以是柔软的,但是筋骨却是坚硬的。张桂梅老师那种排除万难一往无前的精神,与当下的社会产生了共鸣,她的无私奉献和悲悯情怀深深打动了观众。
三是要有精品意识。任何时候,观众对精品剧集都是高度渴求的,对行业而言,精品剧集是吸引受众的核心竞争力。以《沉默的荣耀》为例,剧中隐蔽战线的英雄既有顶天立地的浩然正气,也有普通人的柔情,体现了创作者对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精准把握。再如,《伟大的长征》拍摄过程中,用了8天时间重现遵义会议,剧中人物的每一次起身站立、每一次端杯喝水等动作,都有不同的含义,需要精心设计。
四是要进一步优化行业环境。在当前的媒介生态中,对一部作品的评价除了品质内容外,还要看作品的传播效果、社会价值等多方面。对行业来讲,营造良好生态意味着要让好作品有好的传播环境,触达更多人群,产生更大效果。这就需要平台方、制作方乃至评价体系的共同努力。比如,平台方可以探索对精品的激励模式,让创新者获得与效果匹配的回报;对评论方乃至受众而言,应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评价作品时不应拉踩引战,应该用好的文艺评论褒优贬劣、激浊扬清。(胡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