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紧紧围绕总行工作部署,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政策协同为支撑,推动河北省金融“五篇大文章”取得积极成效。
强化金融“五篇大文章”牵头抓总,凝聚政银企各方共识
建立健全行内外工作机制,实现上下联动、横向协同、信息互通、行动同步。行外,与省委金融办双牵头成立河北省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协调机制;行内,在省级和各市成立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委员会,下设五个专项工作组,统筹推动各领域工作开展。与地方政府,强化协同配合,签署养老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战略合作协议,汇集政银企多方政策、资金、人才资源合力;与金融系统,加强政策传导和指导调度,金融政策有力落实。
用好一揽子政策工具箱,开展系列专项行动、考核评估和银企对接,呈现整体推进格局。联合15部门出台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统领,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等系列配套文件为支撑的“1+N”政策框架体系,指导各市分行出台重点领域政策文件50余项,形成一揽子河北省金融“五篇大文章”政策工具箱;联合开展政策宣讲、视频评选、知识竞赛,考核评估系列行动,充分调动金融机构工作开展的热情和积极性,有效扩大政策覆盖面和知晓度。
截至目前,河北省召开重点工作推进会、座谈会、政策宣讲会、调度会等各类会议30余场。开展银企对接169场,1.9万家企业获得授信超过1000亿元。金融“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3.94万亿,居全国第9位;同比增长19.5%,居全国第2位。
以小切口做大文章,金融“五篇大文章”多点开花
科技金融:搭建完成全方位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河北省科技金融生态进一步优化。印发《关于强化科技创新金融支持 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优化完善科技型企业融资联席会议制度,立足河北省实际推动科技金融政策落实落细。创建河北省科技金融创新联盟,以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服务创新、人才培养为主线,打造金融全业态覆盖、产学研用多方参与的协同创新联合体。
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成效显著。如,指导雄安新区分行推出“雄安建设发展贷”,构建“央行资金池+财政杠杆”的复合降本机制,对享受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货币政策支持的企业按实际贷款利率的50%给予贴息支持。指导唐山银行联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协会,将核心技术代码、软件著作权等无形资产纳入授信评估体系,推出面向软件企业的金融产品“代码贷”。指导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依托股权投资基金先导及“双千亿保融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广泛开展“投贷联动”“保贷联动”业务。
政策工具效果持续释放。截至2025年9月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共撬动河北省金融机构为清单内设备更新项目发放贷款757亿元,为名单内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55亿元。科技型企业融资可得性不断提高。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获贷率接近70%,“专精特新”企业获贷率达到85%。金融资源多元支持格局基本形成。河北保险业为近7万家次企业提供科技保险风险保障8846亿元。全国私募基金投资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在投项目规模355亿元,占在投本金比重达26%。
绿色金融:转型金融和绿色金融充分衔接,激发河北省低碳转型新动能。在全国率先探索转型金融支持钢铁行业的政策。牵头制定《河北省钢铁行业转型金融工作指引》,明确支持范围、设计业务流程,创建支持技术目录,初步构建起转型金融政策体系。截至2025年9月末,金融机构给予转型融资授信351亿元,已投放260亿元。率先探索“绿色账户”资产评估的环境权益质押贷款。指导邯郸市印发《邯郸市创建绿色金融城市行动方案》,创新企业绿色账户模式,完成三个行业57家企业绿色账户创建,评估资产总额111.8亿元,首笔基于环境权益质押贷款已落地。指导雄安新区分行制定绿色金融特色机构评定标准及申报管理办法,首批推动5家银行、2家保险公司申报成为绿色金融特色机构,并给予每家机构20万元一次性财政奖补。指导秦皇岛市分行推动发放河北省首笔海洋碳汇质押贷款,为北戴河新区一扇贝养殖户核定100万元授信额度,首笔10万元资金已顺利投放。
养老金融:秦皇岛一地先行,以点带面构建养老金融发展新格局。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与秦皇岛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央行牵头+政府搭台”的养老金融协同机制,深化银发经济政策协同、加强产融对接、推动金融创新、健全保障体系、加强风险防控五个方面深化合作。在协议推动下,秦皇岛市银行机构已设立养老金融特色信贷产品23个,线下组织专场对接会解决企业融资需求4.33亿元,联合主管部门建立“重点企业名单库”,累计推送企业208家。此项工作的成功开展,将在以点带面推动构建京津冀“一区一圈三带”康养产业格局形成上发挥积极作用。
联合省文旅厅、省发改委等部门谋划2025年河北省文旅产业“金融行”政金企对接活动方案、支持河北省后奥运经济发展工作方案,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
普惠金融:三方共建合作平台,纵深延伸服务触角。深化部门沟通协调,延伸普惠金融服务触角。联合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开展“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暨政银企对接活动,签署合作备忘录。横向上,在政策宣讲与融资对接活动、推动信用信息共享、优化经营主体服务流程、联合开展调研与监测分析等方面确立合作关系。纵向上,利用政务服务中心“省市县乡村”五级网络和市场监管部门的基层优势,将金融政策直达县区和乡村。2025年9月末,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58万亿,同比增长21.5%,增速全国第一。
数字金融:探索金融赋能数据要素市场化,区域内形成典型示范。实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指导金融机构将金融服务嵌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产业”等场景,助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如,积极推动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探索,其数据资产抵押融资业务入选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典型案例。省内各金融机构积极推广数据知识产权贷款业务,推动数据资产入表授信。(任国省、田娅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