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唐山:经济实力跨越提升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

唐山“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不断取得新成就

经济实力跨越提升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

11月12日,唐山市政府新闻办启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唐山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首场发布会以五年来唐山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为核心,亮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万亿大关,成为全省首个GDP破万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4798元,稳居全省首位;唐山港2024年货物吞吐量达8.6亿吨,稳居全球沿海港口第二位……

规划指标进展顺利,重点任务全面落地,“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不断取得新成就,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形势,全市上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扩内需、稳增长,优结构、抓创新,稳就业、保民生,有力有效落实国家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全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向上向好。”唐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郎文昌表示。

10月21日,唐山港曹妃甸港区,货轮正在泊位上进行装卸作业。 河北日报记者赵杰摄

经济实力跨越提升

从经济总量看,唐山市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万亿大关,成为全省首个、全国第27个GDP破万亿元城市。投资引擎持续发力,“十四五”以来全市滚动实施省市重点项目2667个,省重点项目个数和完成投资始终保持全省首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4798元,稳居全省首位,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24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60.1亿斤,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稳固。

协同发展成果丰硕

五年来,唐山市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依托唐山港口、区位、资源、产业等方面优势,在产业协同创新、交通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四五”以来,全市京津产业项目承接规模全省领先,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57家,与京津共建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1家。

交通一体化实现突破。京唐城际铁路建成运营,京秦高速、唐秦高速一期等项目建成通车,路网通达率、便捷性大幅提升,融入北京一小时交通圈、生活圈、经济圈。

公共服务合作持续深化。政务“跨省通办”覆盖京津23个区,近200所学校与京津学校常态化互动交流,北交大唐山研究院、北理工唐山研究院相继招生,与京津医疗机构合作项目150余项,京津冀医联体建设数量达11个,医保异地结算全面实现。

与雄安对接不断深化,在技术创新、港口物流等领域实现常态化合作。

11月3日,国轩高科唐山基地自建202MWh用户侧储能电站正式并网投运。 河北日报记者赵杰摄

产业升级全面提速

五年来,唐山三次产业比重由8.1∶52.7∶39.2优化调整为6.6∶50.4∶43.0,实现了一产稳、二产优、三产进,全市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三率两化”水平不断提升。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燕赵钢铁实验室、河北省轨道车辆高能级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战略创新平台落户,成功获批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钢铁产业加快实现原料级向材料级转变,河钢浦项汽车板、首钢智新硅钢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首钢智新成功上榜全球独角兽企业;石化煤化盐化“三化并举”融合发展,曹妃甸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实现突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发展,焊接机器人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共享智造模式全省推广,赋能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达3个。数字化转型深度推进,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均居全省首位。

改革开放持续推进

“十四五”期间,唐山市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这是改革动能持续释放的五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支持唐山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落地见效,获批国家级改革试点数量全省领先。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价排名全国第六。积极融入和主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政务服务效能明显提升,“高效办成一件事”“一网通办”惠及广大企业和群众,“12345”热线由利民向助企延伸,成功获评全国投资热点城市。重点领域改革蹄疾步稳,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经验入选国务院典型案例;民营经济加快发展,2024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6708.4亿元、占GDP比重67.1%。

这是对外开放显著提升的五年。唐山港2024年货物吞吐量达8.6亿吨,稳居全球沿海港口第二位,开通集装箱内外贸航线47条,通达近80个国家和地区。入围国家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试点,外资项目加快集聚,唐山开放的步伐迈得更大更稳。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成功入选国家城市更新、城市体检“双试点”,完成改造一批城中村、棚户区、老旧小区,打通一批断头路、瓶颈路,城市颜值更高、气质更佳、生活更美好。

县城综合承载力显著提升。迁安、滦州、滦南入选2025年省级城市体检和县城体检样本县,纳入省统计监测特色产业集群46个,营业收入居全省首位。

和美乡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建成省级和美乡村1282个,形成了丰南唐津运河乡村振兴示范区等一批特色鲜明的示范片区,全市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文化旅游发展正盛。精彩承办第五届省园林博览会、第七届省旅发大会,河头老街、唐山宴等一批优质旅游目的地火爆出圈。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稳步提升。

8月22日拍摄的唐山南湖景区。 河北日报记者赵杰摄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五年来,唐山市扎实推进美丽唐山建设,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PM2.5年度均值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重点河流水环境实现全面达标,彻底消除劣Ⅴ类水体,唐山国际旅游岛及龙岛区域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全面绿色转型成色更足。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达80家、省级195家,均居全省首位。探索实施钢铁行业环保“创A”,26家在产钢铁企业全部达到A级标准。成功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国家节水型城市”。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扎实推进,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入选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和国家电动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更新推广新能源重卡超1.6万辆,居全国首位。华能十里海10万千瓦复合型光伏发电等项目建成并网,全市风电、光伏装机总规模累计达到857.3万千瓦,是“十三五”末的7.75倍。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

五年来,唐山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办实事、解难题,民生领域累计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以上,每年滚动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工程,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

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1%,高于全省、全国,农业转移人口权益得到充分有效保障。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保持在11.7万人以上。

社会公共服务水平逐年提高,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6.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7.3%,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取得新进展。医疗体制改革获国务院通报表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扎实推进,每千人床位数达7.74张,老百姓就医更便捷、更有保障。养老服务明显提质,建成养老机构336家、护理型床位达2.62万张。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脱贫人口生活水平又有新的提高,“十四五”考核评估连年获得全省“好”的等次。

展望“十五五”,唐山市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可期。“唐山市将不断打开发展思路、闯出改革新路、拓展前进道路,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不断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步伐,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作出新贡献。”郎文昌表示。(河北日报记者师源 王峻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