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影像河北丨我为航标换“冬装”

10月27日,工作人员将冬季航标装载上船。

10月28日清晨,黄骅港煤炭港区,海风裹挟着寒意扑面而来。此时,“海巡156”轮正缓缓驶向作业海域,船尾翻涌的浪花在朝阳下泛着碎银般的光。驾驶室内,黄骅航标管理站站长刘建国紧了紧衣领,目光却始终锁定在海图的坐标点上——他们要为这片海域的航标换“冬装”。

10月28日,工作人员取下夏季航标上的北斗定位装置。

10月28日,工作人员清理夏季航标上的附着物。

“今年寒潮来得早,咱们得赶紧把夏季航标换成冬季的。”刘建国指着雷达屏幕说,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渤海湾部分海域会结冰,夏季航标若不及时更换,就可能被浮冰推离原位,从“引路者”变成航道上的“移动陷阱”。

10月28日,冬季航标被吊起准备投入海中。

上午9时,作业船抵达41号航标海域。甲板上,工作人员余一伟操作吊机将重达6吨的夏季航标缓缓吊起,并手持工具铲除标体上的藤壶和海藻,“航标上的这些小家伙不清干净会影响下次使用。”余一伟说。

10月28日,工作人员把冬季航标吊入海中。

“下标!”随着船长姚强一声令下,冬季航标被精准投放至预定位置。这种专为北方冬季设计的航标,上部呈锥形结构,能分散流冰冲击力。内部安装的第三代北斗定位系统,可实时将位置信息传回航标站监控中心。“去年换标后,我们通过远程监控及时发现并修复了3座偏移航标,保障了进港货船的安全航行。”刘建国骄傲地说。

10月28日,工作人员用绞盘缆绳固定航标锚链。

10月29日,黄骅航标管理站工作人员通过航海保障运行系统监测航标实时位置信息。

从清晨到午后,作业船沿着12海里的主航道缓缓前行,先后完成10座航标的更换任务。返程途中,海面上的新航标连成了一条醒目的“海上安全线”。刘建国望着窗外的航标说:“每座航标都关乎船舶安全,我们多一点细心,航行就多一份保障。”这些寒风中的“航标卫士”用坚守与专业,为过往船舶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冬季安全屏障。

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影报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