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6日上午9时,中国著名古陶瓷研究专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资深委员、故宫学研究院古陶瓷研究所名誉所长耿宝昌先生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耿宝昌先生于2025年11月10日6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国家有关部委、相关文博单位分别通过唁电和花圈致祭,并对耿宝昌先生家属表示慰问。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各文博单位、研究机构及相关单位的负责同志和代表,故宫博物院领导班子成员及广大干部职工,耿宝昌先生的亲友、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共三百余人参加告别活动,表达对耿宝昌先生的追思和缅怀。
耿宝昌先生 1922 年 7 月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北省辛集市(原束鹿县)。1956 年进入故宫博物院工作,1994 年 4 月退休并长期返聘。1991 年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 年被原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杰出人物”荣誉称号,2014 年获得英国东方陶瓷学会第十一届“希尔金奖”,2019年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20 年被故宫博物院授予终身成就奖。
古陶瓷鉴定事业的耕耘者
耿宝昌先生学识渊博、造诣高深、享誉世界,在古陶瓷鉴定领域具有开创性贡献。自 1936 年起,他在“敦华斋”跟随孙瀛洲先生学习,积累了丰富的陶瓷、青铜、珐琅、玉器、家具等鉴定经验,1946 年创办“振华斋”。他长期致力于陶瓷及其他古代工艺品研究,到故宫博物院工作后,主持参与数十万件藏品的分类、整理与鉴定,为故宫博物院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经手红山文化玉人、越窑青釉长颈瓶、钧窑玫瑰紫釉花盆、景德镇窑青花高士图荷叶盖罐等大量珍贵文物的征集,完善故宫藏品序列,避免社会文物流失,功绩卓著。1986 年,他还将收藏的 20 余件瓷器、铜器等捐献给故宫博物院,与社会各界捐献者一道,彰显了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人文精神与家国情怀。
耿宝昌先生以其超凡的鉴定水平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他慧眼如炬、精于观察、敏于辨识,所总结的造型、纹饰、胎釉、款识等古陶瓷鉴定要领,在实践与研究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他长期指导全国各地文博机构鉴定、征集藏品,1990—1997 年作为全国馆藏一级历史文物鉴定确认陶瓷专家组组长,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确认馆藏一级文物万余件,倾心倾力推动国家文博事业的发展。他还代表国家赴美国等鉴定中国瓷器,为海外中国文物的回归作出重要贡献。
古陶瓷学科建设的传薪人
耿宝昌先生治学严谨、孜孜求真,以“三问不倒、三斧不倒”自勉。他善于从纷繁的资料中提炼规律性认识,将毕生鉴定经验化繁为简、去虚求实,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他关注前沿学术动态,不断构建、完善古陶瓷鉴定理论体系,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所撰《明清瓷器鉴定》,资料翔实,观点独到,是我国古陶瓷研究领域里程碑式著作。
耿宝昌先生桃李芬芳、泽被后学,他将丰富的文物知识和工作经验倾囊相授,既讲鉴定之术,也授治学之道,不遗余力推动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梯队建设,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文物鉴定和研究专业人才。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他先后应邀为国家文物局、南京博物院、国家文物局扬州和泰安培训中心等处授课,受聘在辽宁大学、吉林大学、河北师范学院、北京大学、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和马来西亚中央艺术学院等高校兼任导师或客座教授,在文物博物馆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建言人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耿宝昌先生心怀家国、赤诚奉献,不仅专注于文物研究与鉴定,还特别关注国家考古事业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为更好地传承弘扬陶瓷文化这一宝贵的人类共同财富作出不懈努力。
20 世纪 80 年代,耿宝昌先生与冯先铭先生向国家递交报告,恳切建议发展我国水下考古事业,保护水下文化遗产。步入 21 世纪,有感于景德镇御窑“天下窑器所聚”的重要地位,耿宝昌先生多次呼吁加强景德镇御窑遗址保护,2015 年又与谢辰生先生、宿白教授联名致信中央领导,促成景德镇市正式启动以御窑遗址为核心的申遗工作。伴随新阶段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的开展,2024 年故宫博物院景德镇考古基地建立,其成果很好地服务于景德镇申遗工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人
以陶瓷为代表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文物,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延续不断又灿烂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197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开启国外巡展,耿宝昌先生作为随展人员先后前往法国、加拿大、美国等,为“文物外交”作出重要贡献。他还曾多次赴阿联酋、阿曼、巴基斯坦、韩国、马来西亚、日本、土耳其、新加坡、比利时、德国、法国、荷兰、葡萄牙、英国、加拿大、美国、新西兰等国进行考察、鉴定与学术交流,以陶瓷为媒,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耿宝昌先生始终坚持以扎实深入的研究挖掘文物多元价值,以文物展览阐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他指导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所的成立,主张结合科技检测、考古成果推动研究,支持故宫博物院在印度、阿联酋等开展海外陶瓷考古,倡导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陈列展览,为故宫博物院形成多层次、立体式古陶瓷研究与展示体系奠定基础,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杰出贡献。
择一事终一生的故宫人
耿宝昌先生从 14 岁起接触文物相关工作,90 年从未离开他热爱的研究领域。从故宫博物院文物专家到享誉世界的古陶瓷鉴定与研究泰斗,他秉持对文物和博物馆事业的热爱,坚守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直到 103 岁高龄,他仍坚持关注时政新闻,为国家文化事业在党的领导下繁荣发展而倍感欣喜,同时,也惦念他奉献一生的文博事业,惦念故宫博物院的发展,惦念薪火相传的故宫人。
耿宝昌先生曾说:“故宫博物院是我安身立命的第二个家。”他献身学术、淡泊名利、提携后学,真切践行故宫人诚敬典守、匠心传承的精神。先生的谦逊品格和务实学风,令后学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先生的学术遗产和精神风范,将激励更多故宫人与文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深切缅怀耿宝昌先生!
耿宝昌先生千古!
故宫博物院
2025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