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权威访谈丨奋力开创邯郸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崭新局面——访邯郸市委副书记、市长樊成华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邯郸市把学习好贯彻好中央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在学深悟透、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制定和实施好全市“十五五”规划,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十四五”时期,在邯郸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五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奋发进取,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经济总量跨越4000亿元台阶,年均增速达5.7%,正向5000亿元冲刺,高质量发展在稳步前行中结出丰硕成果。

坚持调旧和育新并重,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圈强链,现代化钢铁、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九大产业总规模预计突破6500亿元,中国船舶718所电子特气等8类17种产品产销量世界第一,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关键一招,“邯郸办事不用跑”等一批亮点做法走在全国前列,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改革全面推行,成为全省第二个经营主体破百万城市,市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与企业家“面对面”沟通解难题等一系列举措让营商环境更加优化。积极对接服务京津,59家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落户邯郸,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435.9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10.9倍。高标准建设科创中心、科创产业园、“飞地经济”产业园等平台载体,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

坚持以成语旅游牵引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广府古城、大名古城等景区景点火爆出圈,2025年预计接待游客1.2亿人次、旅游总花费1400亿元,分别是“十三五”末的3倍、3.3倍,为持续扩大“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品牌影响力贡献了邯郸经验。

国庆中秋假期,邯郸市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游人如织。河北日报记者田明摄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烂尾楼、断头路、办证难、问题小区等城市顽疾得到有效治理。大力实施“一县一特”“一县一品”“一品一播”行动,开拓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重点行业企业环保绩效创A率全省第一,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优良,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绿色成为邯郸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每年接续实施20项民生工程和10件民生实事,新改扩建学校525个、新增学位48.66万个,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适老化改造、助残服务等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奋进“十五五”,邯郸将以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锚定打造京津冀联动中原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目标,夯实基础,全面发力,加快建设城区人口规模500万级的特大城市和年轻人向往的活力之城。

聚焦九大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强现代化钢铁产业,建设世界一流的铁基新材料产业基地、生物提取物科研中心、紧固件生产销售集散中心、全产业链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电子气谷”,前瞻性布局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力争九大产业总规模超过1.2万亿元。

强化科技赋能,加快建设创新型邯郸。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化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战略合作,加速先进地区创新资源向邯郸集聚。发挥产业基金、科创基金、低空经济基金等杠杆撬动作用,打造科创中心、科创产业园、钢铁产业研究院、低空经济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厚植生态底色,加快建设美丽邯郸。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打造山清水秀生态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创新,建设绿色转型发展典范城市。

深化文旅融合,加快打造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旅游城市。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完善机制,推动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等重点景区提档升级,串珠成链打造八大特色主题旅游线路,构建“两区三带”全域旅游新格局,不断提升“成语之都 太极之乡”文旅品牌影响力。

坚持人民至上,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扎实做好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托幼等民生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河北日报记者 赵晓清 刘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