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丹青——常书鸿艺术展”亮相河北博物院
走进“敦煌守护神”的丹青世界
70余件经典画作,67年丹青岁月,11月12日,由河北博物院、河北省图书馆、浙江省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大漠丹青——常书鸿艺术展”在河北博物院北区9号、10号展厅开展,一幅幅带着黄沙气息与敦煌色彩的作品,将观众引入常书鸿的丹青世界。

11月12日,游客在河北博物院参观“大漠丹青——常书鸿艺术展”。河北日报记者史晓多摄
敦煌莫高窟是一座集壁画、雕塑、建筑于一体的佛教艺术宝库。漫长岁月中,莫高窟遭遇了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近代,随着藏经洞的发现,窟内文物被盗取、损毁,散佚严重。在艰苦的抗战岁月中,出现了一位“敦煌守护神”——常书鸿,他开创了莫高窟现代意义上系统性的保护与研究工作,为敦煌艺术作出了卓越贡献。
常书鸿(1904—1994),祖籍热河省(省会为今河北承德),出生于浙江杭州。他早年留法,就在艺术生涯渐入佳境之际,一册《敦煌石窟图录》改变了他的后半生。他毅然放弃优渥生活,来到敦煌,为莫高窟的保护事业贡献了毕生力量,成为我国敦煌学的奠基者、敦煌文化事业的开创者。
1945年的水粉画《丝绸之路的开路先锋》、1945年临摹的第257窟壁画《鹿王本生》、1950年的布面油画《莫高窟庙会》、1954年的布面油画《莫高窟四月初八庙会》、1956年的水粉画《麦积山》……漫步展厅,常书鸿不同时期创作的油画、水粉、速写,一笔一画都凝结着绘者的神与魂。观众驻足画前,仿佛能听到大漠的风声,看到莫高窟前熙攘的庙会。

11月12日,游客在河北博物院参观“大漠丹青——常书鸿艺术展”。河北日报记者史晓多摄
“这两幅庙会题材作品值得关注。”河北博物院陈列展览部二级美术师孔媛站在《莫高窟庙会》与《莫高窟四月初八庙会》前向记者讲解,前者在背景处理上,借鉴了中国山水画的手法,虚实相间,色彩上采用了敦煌壁画中常见的青绿、赭石等;后者在色调上更加艳丽明快,是画家油画艺术风格的一个代表,明显能看出敦煌味道,画面中冷暖对比鲜明,塑造松弛有度,不仅是一幅好的油画作品,也是一幅很好的纪实作品。
本次展览,设计团队巧妙地将莫高窟洞窟元素融入展厅空间。河北博物院艺术设计部文博馆员赵雅聪说,展览的平面设计灵感源自《鹿王本生》《莫高窟四月初八庙会》等常书鸿的临摹壁画和绘画作品,整个展厅的空间分割和动线以展览内容三个部分为依托,将莫高窟的洞窟设计重构,营造无限延伸的想象空间,引领观众理解常书鸿“洞中一日,世上千年”的心境。
据介绍,“大漠丹青——常书鸿艺术展”将持续至2026年1月11日,等待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院,在这位“敦煌守护神”的丹青笔触中,感受关于文明的守护与传承。(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