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金银珠宝的堆砌,没有高额彩礼的牵绊,只有一对青年的真挚爱情和对未来生活的笃定与期盼。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审坡镇花园村妇女主任姜敬雪的家庭,以一场简约而真挚的“零彩礼”婚礼,冲破世俗陈规、传递文明新风,为新时代婚恋观写下温暖动人的注脚,成为街坊邻居间广为传颂的“文明新风”典范。
作为村“两委”干部,姜敬雪积极响应文明新风号召,抵制高额彩礼。她表示,不能因装面子就宴席讲排场,铺张浪费。女儿姜薇薇是一名研究生,在结婚时,她主动提出“零彩礼”,要喜事简办,新事新办。女儿的决定说到了姜敬雪的心坎上,她和丈夫尊重女儿的决定,彩礼没要一分钱,婚宴也只邀请了双方的至亲。不要攀比要真情,不要彩礼要幸福,姜敬雪家庭带头抵制陈规陋习将“零彩礼”落到实处为女儿的婚姻生活增添“幸福砝码”。
近年来,审坡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移风易俗与文明婚嫁深度融合,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党员带头示范、完善制度建设、全民共治共建,持续推动破除婚嫁陋习、弘扬文明风尚,全镇移风易俗“移”出文明新风尚。

入户走访听民意,靶向施策解民忧。
移风易俗的关键在于“顺民心”。审坡镇党委坚持“移风易俗不是‘一言堂’,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大里官村以“红娘志愿服务队”为抓手,搭建起“党委+志愿+群众”的连心桥,让政策宣传、意见征集从“会议室”延伸到“家门口”,先后组织50余名志愿者入户走访,面对面听取村民对彩礼问题的看法,同时发放《抵制高额彩礼调查问卷》,收集到“彩礼标准不明确”“担心随礼压力大”等5类意见。结合调研结果,村党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将“彩礼上限”“宴席标准”等核心问题摆上台面讨论,让政策从“政府定”变为“大家议”。
党员带头作示范,承诺践诺树标杆。
审坡镇始终将破除陈规陋习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核心抓手,紧扣“筑牢根基”目标,精准打出党员带头“组合拳”。镇党委推行党员婚嫁事项报备制度,将彩礼金额、婚宴标准等列为报备“硬指标”,明确要求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向镇党委报备,村“两委”其他成员及农村党员向村党组织报备,构建起“一级带一级、党员带群众”的示范链条。“帮村民算清“经济账”“人情账”,劝导简办婚事,要用方言土语讲政策、摆道理,把“大操大办的弊端”讲得明明白白为村民立起“活标杆”。在全镇“倡文明新婚 促移风易俗”工作部署会上,61个村党支部书记率先签订《抵制高额彩礼承诺书》,200余名镇村党员主动公开承诺内容,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如今,从机关大院到家庭小院,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承诺书、带头践行低彩礼已成为村民口中的“新风尚标杆”。

制度护航强约束,全民参与筑防线。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高效执行,党组织的担当彰显于严督实导。审坡镇构建“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监督机制”的闭环链条,推动移风易俗从“纸上条文”内化为“行动自觉”。各村党组织精准修订《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将彩礼金额、宴席标准等条款明确写入;红白理事会全程介入婚丧事宜,提供流程指导、场地协调等精细服务,对超标行为及时干预劝导,确保“村村立规矩、事事循标准”。村党组织积极动员法律明白人、“五老人员”、新乡贤加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以“身边人讲身边事”开展浸润式宣传。镇纪委协同村党组织组建监督小组,通过日常巡查、群众举报等渠道,对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行为亮明“零容忍”态度。让“省钱省心”的新风浸润千家万户、蔚然成风。
党组织激活自治,涵养文明乡风聚合力。
移风易俗的持久动力,源于群众的主动参与。审坡镇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治作用,将移风易俗纳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积分制管理,让新风尚在乡村沃土中生根发芽。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矩阵,通过微信公众号、“村村响”大喇叭等载体,持续传播“低彩礼”范例与政策要义。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以爱为基”微课堂,大力开展“低彩礼、高幸福”志愿宣讲。同时,积极开展“文明家庭”“节俭婚嫁示范户”评选,深入激发示范引领效应,引导群众从“要我改”转为“我要改”,践行文明婚嫁理念,低彩礼、新风尚成逐渐成为广大群众的思想共识。
据了解,该镇累计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80余场,组织创作推广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18个,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移风易俗润民心”文艺活动20余场。
审坡镇相关负责人称,将进一步深化精准监督持续,拓展参与载体,强化文明引导,建立健全移风易俗长效机制,以移风易俗“小行动”撬动文明“大转型”,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燕赵农村报 记者李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