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十四五”唐山答卷|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唐山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财政局专场。河北日报见习记者安洋摄

河北日报客户端11月13日讯(见习记者安洋 记者王育民)今天,唐山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唐山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财政局专场。从会上获悉,“十四五”时期,唐山市持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图表由唐山市财政局提供

财政实力日益增强,高质量发展基础更为坚实。强化从经济到财政的思维,在生财、聚财、用财上持续用力,不断做大财政“蛋糕”、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一方面,财政收入水平稳步提升。“十四五”时期,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超2840亿元,总量稳居全省第二,比“十三五”时期增加700亿元左右,增长约33%。从基层财政看,一半县(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100亿元,其中,曹妃甸区超500亿元、迁安市超300亿元。

另一方面,财政支出规模持续扩大。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达5060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加1280亿元左右,增长约34%。其中,2023年以来,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每年均超过1000亿元。

财政资源配置持续优化,大事要事保障更加有力。严格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压减非必要、非急需支出,确保宝贵资金更多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

一是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统筹资金超100亿元,推动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资源共享互通。比如,争取专项债券资金超70亿元,支持京唐城际铁路、秦唐高速开通,推动唐山融入北京一小时交通圈、生活圈和经济圈;京津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实现了医保直接结算,与京津合作建设了11个医联体,在全省率先设立了疑难重症医疗援助中心;投入资金12亿元,支持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建设运行,有力促进“京津研发、唐山转化”。

二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十四五”时期,科技支出预计达65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约38%。投入26亿元,以“凤凰英才”政策为撬点,强化人才支撑。2024年引进研究生数量较2020年增长45%,目前全市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数量较2020年增长31%。对新认定的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给予财政奖励,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3000余家。

三是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资金108亿元, 用于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及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引滦入津生态补偿等方面,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连续3年退出全国“后十”;农村冬季清洁取暖改造面积达1.15亿平方米,惠及154.8万户;曹妃甸等沿海重点区域海洋系统保护和修复治理面积达1005公顷,海洋生态功能明显提升。

四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统筹资金183亿元,全力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实施和美乡村“十百千”工程,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2024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较2020年增长超2亿斤,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超7000元。

五是加快城市更新步伐。积极争取试点示范建设,先后入选全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获得中央、省财政支持20亿元,对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生态系统修复、典型片区建设等形成有力推动。

民生投入最足最重,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十四五”时期,全市民生支出预计达4000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加1000亿元,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始终稳定在80%左右。教育、城乡社区、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农林水五个领域位列前五,占民生支出超80%,住房保障、交通运输等领域支出也得到了有效保障。

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超750亿元,主要用于稳岗促就业、保障城乡低保等困难群体基本生活、落实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等提标政策,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教育支出超920亿元,推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全面发展。卫生健康支出超510亿元,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市工人医院、中医医院新院区等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医”联动等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