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以赤诚之心守护公平正义 ——记省法院行政庭法官邱振刚

图为工作中的邱振刚。

河北法治报记者 李胜男

清晨,在匆匆赶路的人群中,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庭三级高级法官邱振刚的身影透着股沉稳劲儿。每天提前一个小时到单位,对当天的工作进行梳理、分级,这是他二十余载职业生涯里养成的习惯。

自2001年转业到省法院以来,邱振刚勇于担当、扎实工作,尤其是2016年调任行政庭法官后,面对艰巨繁重的审判任务,更是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审结各类行政案件1200余件,收结案数量始终名列前茅。

邱振刚用日复一日的勤勉,在行政机关与群众之间架起一座理解与信任的桥梁,将“公正”二字刻进他办理的每一起案子。他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荣获个人嘉奖9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7次,日前被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选树为政法系统“最美河北人”。

业务精湛 擅啃“硬骨头”的专家型法官

“来到法院工作,总想着能当法官审案子,维护公平正义。”当司法改革的浪潮席卷而来,早已通过司法职业资格考试的邱振刚,怀着对审判业务的满腔热忱主动请缨,从综合部门调至行政庭。

行政审判,一头连着行政部门的履职尽责,一头系着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而且审理层级越高,案件牵涉的利益越广、法律关系越复杂,审理起来越发考验真功夫。邱振刚办案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坚持公权监督与私权保护相结合,逐渐成为啃这块“硬骨头”的行家里手。

2017年元旦刚过,某市征地拆迁系列案件的卷宗便沉甸甸地摆在了邱振刚的案头:60起案件,矛盾尖锐、背景复杂。该案关乎国家级项目的顺利推进,更牵动着60户群众的切身利益。

“每周坐几个小时车往当地跑,挨家挨户慢慢聊。”邱振刚回忆当年办案时说:“每户的人口结构、经济来源、孩子上学等等都摸得清清楚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摸清他们的诉求。”他与同事坚持了好几个月,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耐心倾听诉求。

“政府部门怕突破政策红线,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群众则觉得补偿标准不合预期,心里揣着‘委屈账’。”邱振刚深入细致研判案情,努力寻找平衡两端的方法。

邱振刚一边反复与政府沟通,耐心解读百姓诉求的合理性,积极探寻政策弹性空间;一边与同事研究案件具体细节,厘清法律边界;同时,他还一次次和拆迁户们面对面沟通,细致讲解政策依据,疏导情绪、化解疑虑。经过无数次协调与磨合,该系列案件得到妥善化解,既保障了国家级项目的顺利推进,又维护了百姓的合法权益。

“做这么多工作,只求对得起胸前的法徽,对得起百姓的信任。”这场艰难的调解让邱振刚对行政审判的“平衡艺术”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无独有偶,某县一起涉及19户居民的公有住房征收补偿案,同样考验着他的司法智慧。

这19户居民来自一家破产集体企业,居住的房屋是未参加房改的“公产房”。由于产权性质特殊,最初的补偿方案难以满足居民的期待,矛盾一积就是10年。

接手案件后,邱振刚牵头组织政府部门、职工代表和代理律师召开多轮协调会,一次次摆政策、算细账、谈方案。他创新性地提出“对房屋进行评估赔偿,并用好保障房政策,为这19户居民提供保障房”的解决方案,既守住了政策底线,确保行政行为合法合规,又充分保障了百姓的居住权益与经济利益。

“省法院出调解书,给老百姓吃了颗定心丸!”一位代理此案的北京律师由衷地赞叹:“我代理过全国许多类似案子,从没遇到过工作如此认真负责、协调能力如此之强的法官。”

“办好一案”易,“办好每一案”难。邱振刚以“精益求精”的标准要求自己:面对复杂案情,他沉下心摸透诉求;面对矛盾僵局,他找方法打破壁垒。这种对审判工作的极致负责,让他在案件数量与质量上都走在前列,被省法院评为“办案能手”。

司法为民 有温度的“矛盾化解者”

“行政审判法官不能当冷冰冰的‘办案机器’,得做有温度的‘矛盾化解者’。”在邱振刚的理念里,案结事了、政通人和是行政审判的职责和他不断探索的目标。

湖北农民工熊某在唐山务工时,不幸受伤,后来因工伤认定申请晚了10天,维权之路变得异常坎坷。

案件转到邱振刚手里后,他没有简单以“超期”为由驳回诉求,而是本着对当事人负责的态度,逐页翻阅卷宗,反复核查细节。他发现,熊某申请延误并非主观原因,属于“不可归责于自身的客观原因”。

明确这一关键事实后,邱振刚以法律为准绳,依法作出改判,支持了熊某的合理诉求。同时,他考虑到企业资金被查封的实际情况,积极协调加快审理节奏,确保赔偿款及时足额发放到当事人手中。拿到赔偿款后,熊某的妻子专程从湖北赶来石家庄,手捧锦旗向邱振刚深深鞠了一躬,眼里满是感激的泪水。

还有一次,为了及时化解一起农民工工伤纠纷,邱振刚在无偿献血400毫升后,连夜登上前往承德的火车。“坐了一宿硬座,下车的时候头还发沉。”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邱振刚轻描淡写。然而,了解情况的人都知道,他是担心错过调解的最佳时机。调解过程中,他耐心倾听双方诉求,细致分析利弊,积极寻找利益契合点。最终,双方就3.2万元的赔偿款达成一致意见。

事实上,邱振刚在行政案件调解中展现出的出色沟通协调能力,并非偶然。此前,他在省法院办公室负责人大代表联络协调工作,让他练就了一套“倾听诉求、精准对接、高效沟通”的本领。正因如此,他总能用有温度的沟通打破僵局、用务实的举措解决难题,让当事人在每一次纠纷化解中,既感受到法律的公正,更体会到司法的温暖。

清正廉洁 守住底线不逾矩的规矩人

“法官这份职业,最珍贵的是那份沉甸甸的职业荣誉和为民断案的责任。”邱振刚始终把纪律规矩刻在心上。

谈及对廉洁纪律的坚守,邱振刚总会想起自己的入党经历。1995年,入党宣誓在部队院校的俱乐部举行,仪式特别隆重。“当时心里满是光荣,觉得成了党员就不一样了,肩上多了责任。”军旅生涯不仅磨炼了他坚毅的性格,更在他心底筑牢了廉洁自律的“防火墙”。

邱振刚常说:“我所在的行政庭党支部是中共中央表彰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而我作为庭里的一名老党员,廉洁是底色。岗位和荣誉是组织给的,不能因小节而丢了一辈子的清誉,甚至身陷囹圄,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面对各种诱惑,他始终心怀敬畏,坚守着内心的天平。

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生活中的邱振刚过得简单而自律,每天除了工作就是锻炼身体,还带着同事们一起打太极、练八段锦。“法官办案耗心耗力,没有好身体哪能扛得住!”这句朴实的话,道出了他对工作的负责,也体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

如今,邱振刚年过半百,但他身上的工作热情丝毫不减:每天总是早早来到办公室,夜晚和周末加班更是家常便饭。他的办公桌上,分门别类地堆着一摞摞卷宗,有的被他用红笔圈点批注,密密麻麻写满了审理思路。“法官手里攥着审判权,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再认真、再细致都不为过。”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二十余载职业生涯中用行动践行的承诺。

法官的“最美”,美在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与不懈坚守,美在对百姓的深厚情感与暖心守护。在行政审判岗位上,邱振刚用一个个高质量的判决、一次次暖心的调解,生动诠释着新时代政法干警“忠诚、干净、担当”的深刻内涵,把“公正”二字稳稳地、暖暖地写进百姓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