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苏省消保委调查发现,打开某会员超市相关购买程序,随机点开几种商品,可见部分商品外包装上产品信息被打码,无法显示全部信息。他们多番验证发现,除了该会员超市,多家线上商超售卖的商品也存在标签打码的情形。(据《扬子晚报》11月11日报道)
商品标签是消费者了解产品、做出选择的重要依据。提供完整清晰的商品标签标识,是商家合规经营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的具体体现。
然而,现实中一些商家却给商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生产企业等关键信息打码,消费者只有付款后才能查看完整内容。甚至有些商品页面只显示商品名称,其他重要信息一律打码。商家这种降低商品信息透明度的做法,与国家标准、法律法规的要求背道而驰,涉嫌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更破坏了诚信这一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
在消费环境不断优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益加强的今天,任何试图以信息不透明来套路消费者的行为,终将难以遁形。面对信息不透明、标签打码的情况,消费者要做有力的监督者,敢于较真、积极维权;监管部门与电商平台更应主动作为,依法加强标签管理,让每一件商品都“亮明身份”、每一笔交易都清晰透明。这样,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推动市场实现长远健康发展。(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