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舞剧《颜真卿》将在石家庄上演
以当代舞蹈语汇重构经典书法
当《祭侄文稿》的墨痕化为舞台上的翩跹身影,当颜真卿与颜季明叔侄的忠烈故事穿越时空,一场以舞蹈重现大唐风骨的艺术探索即将启幕。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由河北演艺集团、河北省歌舞剧院联合北京舞蹈学院创排的舞剧《颜真卿》,将于11月15日在河北省艺术中心首演。11月11日,笔者走进河北省艺术中心,探访这部“以舞为笔,以身为墨”的舞剧如何从理念走向舞台。
原创舞剧《颜真卿》以唐代名臣、书法家颜真卿的生平事迹为底本,将其跌宕人生凝缩于舞台之上。颜真卿不仅创立了“颜体”楷书,更以清臣之名坚守忠义。安史之乱中,他联合堂兄颜杲卿奋起抗敌,其兄颜杲卿和侄子颜季明壮烈殉国。两年后,颜真卿面对侄子的头颅,悲愤交加,挥笔写就《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字字含泪、涂改淋漓,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该剧正是以《祭侄文稿》“润墨、起笔、奋笔、枯笔、墨尽”五重笔韵为叙事脉络,交织呈现颜真卿书写祭文的过程与人生的关键片段。舞剧总导演胡岩介绍:“舞剧不以平铺直叙展现颜真卿生平,而是以书写祭文为线索,让记忆随笔墨流转在舞台上自然浮现。”剧中,颜真卿每落一笔,教侄习字、朝堂抗奸、土门关守国等往事便随之铺展。舞蹈与笔墨同频,随文稿从行书到狂草,他的情绪也从克制走向悲怆,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其家国情怀。
连续四个多月的高强度排练中,演员们每天从早练至深夜,肢体与情感的双重锤炼让河北省歌舞剧院与北京舞蹈学院的舞蹈演员们“脱胎换骨”,每一次起舞都是一次与千年前灵魂的对话。排练厅中,一段以翎子为道具的舞段尤为引人注目。演员手持近两米长的翎子,时而如执笔挥洒,时而如刀剑出鞘,动作刚劲有力。胡岩说:“翎子柔中带刚,既能表现书法的笔锋转折,同时象征着坚韧风骨。”在这一舞段中,演员通过翎子的飞动与定格,将书法的“笔势”转化为舞蹈的“动势”,实践着“以舞为笔,以身为墨”的艺术表达。
创作团队在舞美与舞台呈现上极致考据又大胆创新,构建出兼具大唐气韵与艺术张力的全新视觉体系。整体以黑白为底色,呼应颜真卿的清正品格与书法艺术中的纸墨意象。舞蹈编排上突破传统叙事,摒弃战争场面,以“宴会”段落的心理博弈展现出战争爆发前的暗流涌动。宣纸铺展为山河疆场,狼毫舞动成铮铮铁骨,多媒体与灯光配合让历史场景立体呈现于舞台之上。
舞剧《颜真卿》以当代舞蹈语汇重构经典书法与历史故事,让颜真卿的家国情怀穿越千年,以艺术化的方式呈现《祭侄文稿》背后的忠义绝唱。据悉,舞剧《颜真卿》将于11月15日至21日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徐 畅 肖 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