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国计民生,是造福人民的事业。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要着眼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卫生健康服务。

强化数字赋能,优化资源配置。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全新路径。要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医疗健康信息平台,推动远程诊疗系统向县域医共体全面延伸。积极推广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智能健康管理等,开发适合基层应用的临床决策支持工具。通过构建“基层检查、上级诊断、专家会诊”数字化服务模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跨区域共享。要结合人口分布、疾病谱系等因素,建立健全医疗资源动态调整机制,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医疗设备统筹管理,避免重复购置和资源浪费。健全医疗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完善隐私保护机制,确保信息化建设与安全管理同步推进。

创新体制机制,建强人才队伍。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重要保障。要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发挥医保支付杠杆作用,引导形成合理就医秩序。健全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破除人才流动壁垒。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和绩效考评机制,在职称评定、职业发展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增强岗位吸引力。要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扩大全科医生培养规模,建立上级医院对口支援机制,实施专家定期下基层带教制度。鼓励退休医务人员到基层服务,发挥传帮带作用。推行“县管乡用”人才管理模式,着力完善基层医务人员培训体系,改善基层工作条件,营造留人育人的良好环境。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有效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完善服务体系,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重要举措。要强化县级医院龙头作用,提升疑难病症诊疗能力。加强乡镇卫生院枢纽功能,拓展康复护理、老年医疗等特色服务。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提高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组建紧密型医共体,促进人才、技术等合理流动。科学布局医疗资源,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服务网络。推动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凝聚社会合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需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基层医疗服务,形成多元化供给格局。创新健康教育方式,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引导形成科学就医观念。健全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完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机制,优化执业环境,让医务人员更好服务群众。建立医患沟通机制,及时了解服务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以人才建设为基础,以服务质量为核心,织密筑牢基层公共卫生防护网,使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实质性提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张佳佳(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