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新闻纵深丨“织音1953”走红,工业锈带时尚焕新

10月23日拍摄的“织音1953”夜景。河北日报记者白云摄

阅读提示

20世纪50年代建设的石家庄第一、第二棉纺织厂,不仅是老石家庄人的记忆,也是这座城市工业化进程的见证。

2024年,石家庄将纺织厂旧址改造列入重点城市更新项目,进行工业遗存保护与城市功能提升。

今年5月1日,焕然一新的“织音1953”来了。

短短几个月,这里已成为石家庄市民心中的休闲首选。早起跑步的市民与自然闭店的酒吧顾客擦肩而过,年轻人捧着养生梨汤看脱口秀,市民品着咖啡看非遗展演……工业锈带变身兼具艺术性和烟火气的生活秀带,“织音1953”蕴藏的密码是什么?

有乡愁也有城市新体验

11月5日,石家庄已经有了初冬的体感。“织音1953”却是一番热气腾腾。

140多米宽、14米高的原石家庄第一棉纺织厂(以下简称“棉一”)联产车间,有着极具辨识度的橙色“M”门。刚和大门合完影的女孩边走边向同伴输出:大门的造型,代表着music!

棉纺织厂与Music?在这里,冰冷的工业遗存与时尚潮派并不违和。

210多米长的联产车间,保留了原有的跨度,分布着品类丰富的业态类型。纺织博物馆内,洁白的线轴挂满墙,木质梭子组建了新图案,取下试音台上的耳机就能听到欢快的歌曲《金梭银梭》。九工拾集里满满人间烟火气;隔壁的手磨咖啡香气扑鼻;以演奏爵士乐出名的猫王酒吧,调酒师擦拭着酒杯,静等顾客的到来。

“改造之初,我们就希望这里既留住石家庄人的乡愁,又带来城市新体验。”石家庄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楠介绍。

园区地面的每个井盖,都刻印着“织音1953”的独特Logo。“织”代表着石家庄纺织工业历史,“音”象征着音乐艺术的现代活力,“1953”是棉一建厂年份。

1953年,作为“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纺织工业项目,石家庄第一棉纺织厂动工,与后期投建的石家庄第二棉纺织厂一起见证过华北纺织业基地的辉煌。

11月4日,河北首家火星宠物超市内,顾客为宠物选购零食。李心如供图

70多年后,由老棉纺厂改造的“织音1953”文化园区,以另一种方式走红。社交平台上,网友们自发推出了多条“织音1953”打卡攻略。

锯齿形复古工业风屋顶、红砖墙的3号棉库海报展、水塔改造的360度环形展示屏、职工之家改造的网红餐厅、ROCK HOME TOWN发光灯牌……这些网红打卡点,几乎都经历了若干轮保护与开发的博弈。

出片点之一的联产车间锯齿形屋顶,在改造中很难将空调“隐身”,但暴露在外又影响视觉效果。“这里不单单是一处建筑,还饱含着石家庄人的怀旧情感。所以我们还是和空调设计单位几次调整方案,最终保留了联产车间屋顶的原始感。”丁楠说。

广受好评的红砖外立面,最初设计的材质是铝箔。为了贴合老厂房的斑驳感,园区几经讨论,还组织了专家论证,才有了网友手机中最有“调调”的墙面。

“总的改造原则是修旧如旧,像对待一位老人一样对待这里的每一栋建筑。”丁楠说,不仅是改造,他们对建筑的使用也有着以保护为前提的苛刻。

一家商户入驻后增设了四根栏杆,园区要求限期拆除。在园区看来,稍微松松口,就是对历史建筑的不负责任。

潮逗逗创新鲜鸡煲,原址为棉一托儿所。从这里毕业的留学青年,专门回国来打卡,并感谢园区“依旧焕新”,最大限度保留了他记忆中的乐园。

极尽温柔的保护与格外大胆的开发,让这里变身为一个集小型演艺、艺术展览、时尚发布、文创市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文化空间,也让“织音1953”成为文化活动主办地的首选。

短短几个月,青年艺术周、国际街舞大赛、《工业遗存的文化新生》共创会、棉花糖乐队大赛等280余场主题活动在这里举行,吸引游客超250万人次,构建起既能满足日常消费需求,又能提供独特文化体验的潮流打卡地。

“五一开业期间,最多的一天园区涌入了5万名游客。”石家庄文旅投集团副总经理王雅然说,现在园区的日均客流在2万人次左右,周末会增加到3万人次。

更愿和商家一起成长

10月23日傍晚,“织音1953”内开设的手作与热度面包店里,又排起了长队。爆款面包马里奥供不应求,这超出了店方的预期。

8月底到石家庄考察选址,10月7日开业运营,不到20天晋升为网红甜品店。主理人李娇娇说:“新店的成功,有园区的很大功劳。”

手作与热度面包店背后的运营公司在沧州、衡水等地已经开设了38家其他面包品牌连锁店。“过去,我们公司走的是亲民路线。经过这些年发展,我们酝酿打造一个高端品牌。”李娇娇说,他们特意选在开园后才来,就想看看商户入驻率、客流量等。

和“织音1953”运营团队一接触,李娇娇有些惊讶。很多商超、园区里,好位置一般对应着高租金,只要舍得掏钱,几乎都能拿下店面。但在这里,给钱不一定能租下心仪的店面。园区更关注商家与园区文化是否契合。

“经营园区,不是用店铺填满园区。”石家庄旅投集团文化体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冰玉说,他们更多地考虑品牌主理人的内容输出是否鲜明、品牌美学与园区的工业文化底色是否贴近、运营模式是否注重体验与互动。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园区的设计团队会主动帮助签约商家装修设计甚至运营。

手作与热度面包店的装修设计是陶土色的洞穴风。凹凸有致的装饰墙,让很多顾客购物的同时,把这家店也列入拍照打卡点。“最初我们设计了两版装修方案,园区根据自身特点以及本地文化特色,帮我们选择了和面包色调更接近的洞穴风。”李娇娇指着在店内拍照的年轻人说,“现在看来很成功。”

“相比做房东,我们更愿意成为商家的合伙人,和他们一起成长。”李冰玉说。

宁缺毋滥的招商理念下,“织音1953”反而吸引了更优质的商户。5个多月间,这里落户了全国首店6家、全国旗舰店2家、华北旗舰店1家、河北首店9家、河北旗舰店6家、石家庄首店9家、全国最新形象店2家。

来自北京的火星宠物超市,把河北首店选在了这里。

花花绿绿的宠物粮和款式各异的宠物衣服,吸引了很多市民带着“毛孩子”前来。火星宠物超市店长李心如介绍,他们店集纳了宠物粮、宠物玩具、宠物衣服等1000多个SKU(最小库存单位)的商品,甚至提供宠物水吧台服务。

此前,火星宠物超市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开店。落户石家庄前,他们进行了调研。“除了园区允许宠物进入、有足够的客流外,更让我们心动的是园区提供联合宣发和活动场地,帮助我们做活动与会员运营。”李心如说。

“园区的运营逻辑,是和商家一起良性发展,实现‘你好我好大家好’。”丁楠说。园区提供多种共赢模式,除了缴纳固定租金,商家还可以选择按营业额抽成或租金+营业额抽成等模式。灵活多样的模式吸引了155家商家落户,目前园区出租率高达99.74%。

“织音1953”在培养新店的同时,也引入了自带流量的成熟商家。独栋、敞亮、位置好的棉一职工之家,如今改造成了携山餐厅。

这家在石家庄西山火起来的网红餐厅,主营美式烤肉。“打出品牌后,有客人抱怨离市区太远,我们也一直想在市里再开一家店。”餐厅创始人史旭阳说。

和很多首店想“认识”新朋友不同,携山是带着一万多名会员来的。“目前,餐厅三分之一的客人都是回头客。”史旭阳说,这些顾客又转化成了园区的流量。

“我们聚集了一批新锐品牌商家、独立设计师,他们本身就是优质的内容创造者和传播者,能自发地吸引垂直客群,和园区形成互动。”李冰玉说,他们正从被动的物业管理方,转变为主动的“赋能型合伙人”。

在社交媒体上,“织音1953”因极具个性的锯齿形屋顶走红。图片拍摄于10月23日。河北日报记者 白云摄

成为美的一部分

10月25日清晨,猫王酒吧送走最后几位客人,准备打烊。早起的市民也在酒吧外的环形步道上开始了跑步前的拉伸。

9月13日开业当天,猫王酒吧请来了歌手张玮玮、郭龙和萨尔现场演唱。那天不仅酒吧挤满了人,大开的窗户外也站满了粉丝。

这一天,“织音1953”组织了“一座城市的芳华与理想”系列主题活动。5月份开放以来,园区的活动接二连三,涵盖了二次元、摄影展、戏剧多个领域,场场都新鲜,次次有看头。网友们直呼:这里的文化味很浓。

这一切都应和了园区创建时的初衷:不做千篇一律的商贸空间,要打造石家庄的文化艺术高地。

主打爵士乐演奏的猫王酒吧,对顾客有些“挑剔”。“我们的消费客群,大多是对音乐有一定欣赏水平的爱好者。”酒吧主理人肖皓仁说,店内的演出风格以爵士、拉丁、弗拉门戈为主。选址前,肖皓仁了解过石家庄“摇滚之城”的底蕴,但他们更想给这座城市带来一点不一样的韵味。

肖皓仁的设想与园区不谋而合。不搞演艺与餐饮、购物随机的拼盘,“织音1953”在如何让园区更具艺术气质上,使出了“洪荒之力”。

市民到“织音1953”,必打卡纺织博物馆。博物馆通过实物、照片、视频等,帮助人们回顾石家庄纺织业一路走来的历程。做足了这些铺垫,再来看园区内利用老纺织设备等制作的12件艺术装置,就更能感受它们蕴含的历史和文化气息。

文化引流、商业变现、反哺文化。在文化上做足了文章,让“织音1953”收到了非常意外的效果。

当晚的乌托邦剧场内,年轻人拎着养生梨汤坐等开场。这家从青岛台东步行街、济南宽厚里火起来的脱口秀演艺公司,在9月开业前还有些担心,担心石家庄的艺术氛围不够浓厚。

“开业一个多月来,上座率都在七八成,完全超出我们的预期。”剧场负责人崔大卫说,这在全国的脱口秀市场也能排到中上游。

脱口秀、艺术展、新锐酒吧,都是园区打造“美学培养仓”的秘密武器。“织音1953”不仅引入美的展示,还想引领美的概念,引导大家对美的生活的追求。

这种引领也正在实现。10月23日21时,位于“织音1953”西门黄金位置的梅花Colnago自行车旗舰店灯火通明,经理朱佳豪正保养一辆满是泥污的自行车。

没有台阶的园区对骑行者很友好,店铺门前是步行道,再前面是绿地。“在很多大城市,自行车店不仅仅是商店,更多的是为骑行者提供服务。”朱佳豪说,开业以来,骑友结束夜骑进店保养自行车,顺便在园区休憩,正在成为骑行爱好者的生活新方式。

高质量的文化消费体验、情感共鸣与社交满足,正让“织音1953”在展示美、引领美之后,成为美的一部分。(河北日报记者 白云 周洁)

相关

二期扩容,强化昼夜联动休闲体验

石家庄第一棉纺织厂老联产车间东侧,围挡隔开的是正在改造的石家庄第二棉纺织厂旧址,也是“织音1953”项目二期所在地。

“织音1953”一期得到市民认可,大家也就更关心二期还会有什么。

“二期项目会进一步聚焦‘音乐+非遗+电竞’,但呈现方式将更加深入。”石家庄文化旅游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二期项目由7栋建筑组成,每一栋会有一个主题,招商也会更加注重品牌的‘内容力’和‘体验感’。”该负责人说,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招商团队延续了一期项目的商家“严选”,从9月13日至今,与160多个商家进行洽谈,目前只签约了3家。

按照规划,二期会重点引入具有首店效应和颜值体验的优质品牌,包括与国际知名机构合作的设计师买手店、与非遗传承人共创新派别的主题酒吧、主打健康与美学的轻餐烘焙坊、融合科技与艺术的潮玩体验店以及沉浸式小剧场等。

园区会打造开放式陆冲公园、次元文化街区、音乐美学空间等特色区域,强化昼夜联动的休闲体验和烟火气息。同时,还会继续为优秀主理人提供更灵活的空间和更深入的支持,鼓励他们举办沙龙、展示收藏,将店铺打造成个性化的“文化发源地”。

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已经落户一期的商家,也在紧盯二期。“如果规划落地,这里将会是石家庄潮流集纳地的顶流。”有商家表示。

目前开放的一期项目面积3万多平方米,二期项目6万多平方米。近10万平方米的庞大园区,最终要成长成一个什么样的内容和体验供应体呢?

“通过一期的精耕细作和二期的创新扩容,我们想把这里打造成超越传统的商业项目或旅游景点,成为石家庄市民来了还想来,能进行休闲放松、文化享受、社交会友的首选目的地。”该负责人表示,园区不仅是消费场所,还能营建一种更年轻、更有创意、更包容的现代化生活方式。

夜幕降临,在园区东南角,被网友称为“金话筒”的水塔上,360度滚动大屏开始投射高清宣传片。绚丽的灯光下,园区刚建成的石家庄首个室外滑板公园正聚集着一批滑板爱好者在这儿竞技。

滑板公园一侧的大树,见证了老纺织厂的过去和现在,也必将见证它的未来。

文/河北日报记者 白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