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平山、井陉:踏上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路

河北法治报记者 鲍娜军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10月31日一早,跟随燕赵环保世纪行采访团,记者走进平山、井陉,实地感受石家庄山区县大力发展山美、水美、家乡美的乡村旅游,吸引农村人才、实干企业回流乡村,聚力拉动农村增美、农民增收、乡村繁荣振兴重要引擎的实情实景。

平山县北庄村:

聚力团结共发展

走进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这片团结土地,《团结就是力量》的高亢旋律始终回荡心头。

北庄村是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的诞生地和唱响地,也是革命老区村、抗日模范村、水库移民村。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中央宣传部、中央机要处等机关驻扎该村。

依托红色资源,北庄村走出了一条“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振兴之路。村党支部书记封红卷兴致勃勃地介绍: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乡村振兴的典范村庄”的奋斗目标,村里引进社会资本和专业团队,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主,休闲农业、家庭手工业、光伏发电为补充的产业体系。2024年,村里盘活闲置宅基地,建成三处民宿,打造高端民宿集群,持续壮大特色产业,吸引更多游客参观学习、旅游度假,叫响了“团结唱响地、幸福北庄村”乡村振兴品牌。

“千层底布鞋是婶子大娘们手工制作的,是西柏坡精神的象征,是我们家家户户团结、和谐的象征……”走进团结北庄手工坊,清亮的直播声迎面而来。

正在直播的是该村电商助农惠农展销基地经理王亚梅。“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给村里全体党员回信后,我很兴奋,立刻响应号召,返乡创业。”回乡后,王亚梅创建了平山县团结北庄手工坊。

“村里不仅有团结北庄手工坊,还有团结书屋、团结食堂、‘团结就是力量’村史馆,我们要把团结精神传承好,带领村民过上更红火的好日子!”封红卷对于村庄发展前景信心十足。

为唱响“团结”主旋律,村里开展“村情恳谈会”“夜谈议事”,把村民拢在一起学政策、谈村情、议大事,谋划了智慧大棚、田园综合体,让游客在感受红色文化的同时,尽享田园风光,实现红色基因与绿色产业相互赋能。2024年,北庄村共接待游客6万余人,村集体收入超过1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北庄村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河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井陉县红土岭:

天路闪亮的民宿“天花板”

公路蜿蜒,记者一行翻山越岭,于下午2时30分许抵达海拔800多米的井陉县于家乡南张井村红土岭山陉居项目。

井陉地处太行山东麓,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近年来,该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020年,该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是我省继塞罕坝机械林场后第二个获此殊荣地区。

“井陉是石家庄唯一的全域山区县,我县‘靠山吃山’,于2017至2019年修建了太行天路。”该县“文旅推荐官”史森钰介绍,“太行天路”贯穿秀林、于家、南障城、天长四乡镇环状交通圈,全长近60.4公里,是山区群众“呵护绿水青山,铸就金山银山”的脱贫致富康庄大道。

井陉县文化资源丰富,现存传统村落73个,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80多项,但因交通闭塞,旅游资源多年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红土岭生态环境好,还是陈赓将军战斗过的地方。天路修通前,这里交通闭塞、梯田荒芜、古村破落、石窑坍塌。”在红土岭山陉居项目总经理杨晓彤介绍中,记者了解到,天路贯通后,他们发现了商机,让空心了几十年的古村落重获新生。项目修缮保留了95%的原有窑洞建筑,并创新工艺彻底解决了窑洞潮湿、不通风,上下水不通,干湿不分离的难题。结合自然生态、融合空间美学,营造了具备住宿、餐饮、休闲等不同实用功能的业态空间,打造出天路上闪亮的民宿“天花板”。

采访中,记者遇到几名游客正围聚在一棵斜卧在建筑正前方的老枣树前。

“这是一棵古树,我们坚持生态为先,为树让路。瞧,树边的建筑有明显的拐弯和收缩,就是为保留原生态。”杨晓彤介绍。在“建筑为树让路”过程中,项目部对原有山场进行修复提升,累计平整土石16000平方米,修筑水土挡墙5000余方,补栽绿化树木上万棵,修复原有梯田,分片种植观赏花草、中草药和时蔬作物。如今,“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生态空间,已成为众多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古村落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村里群众也团结互助,进行搬迁安置,提供就业机会。”南张井村党支部书记尹忠生介绍,施工改造时,一天多时有三四百人施工,都是当地人,人工投入超过整个建设费用的40%。“我家就在附近,家里人都在这儿工作,大多数同事也是附近的乡亲。”解说员孙燕飞在外工作几年后回到了家乡,留在了这里。

“太行天路”解决了出行难题的同时,也给沿线村民带来了美好生活,成为一条文化旅游路、产业发展路和乡村振兴路。2020年至2024年,该县生态旅游收入由8.6亿元增长到23亿元。“太行天路”不仅获得全省“十大最美农村路”,“井陉太行天路古村落游”线路还上榜文化和旅游部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外面有“乡愁”,里面有“享受”。建设太行山脉沿线好山好水好风光,群众踏上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