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文体


独自叩门丨说古道今话皮城

大平原上景色宜人,一派丰收景象;小城镇里街道整齐,华灯璀璨,车流如织;工业区里厂房林立,自动化设备有节奏运转;公园里音乐声声,健身的人们舞姿轻盈,身影矫健……这恬适安详而又蓬勃热闹的场景,就是我现在所居县城的样子。然而,这个小城曾与战火密切相关,名字中的“皮”字也与古代战争必不可少的皮革产业相关。它就是沧州第一个载入史籍的城邑——南皮。

南皮,很早就有了人类文明的痕迹。它在唐虞夏商为兖州之域,姜太公曾隐居垂钓于此,胸怀天下;西周时属齐国麦丘邑,《诗经》的主要采集编纂者、中华诗祖、西周内史大臣尹吉甫也与它颇有渊源。春秋时齐伐山戎,南皮在中国历史上崭露头角,以中原北部军备之城的角色载入了中华史册。

公元前664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求援,齐桓公亲率大军北征。当时南皮之地属齐国,齐军曾在这里驻扎。随着军备保障相关业态应运而生,这里逐渐成为一座小城。因皮革业的重要作用,这里时称皮亭。又因北边几十里亦有皮亭,此城则名南皮。史籍有载,“齐桓公北伐山戎至此,缮修皮革,因筑城焉”“以章武有北皮亭此故曰南皮”。在南皮城的充分保障下,齐燕联军北伐势如破竹,击败山戎。

以南皮为重要军备后方的齐伐山戎,在古战争史上是一次不寻常的远征,自此东北地区“九夷始听”,海滨诸侯莫敢不来服,中原势力逐渐延伸到滦河流域和辽西地区,加快了民族融合,南北物质文化交流更密。

历史变迁是永恒的。经历战国纷争,秦统一了中国。公元前221年,秦实行郡县制。南皮由此置县,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县之一。

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彼时的南皮,而今仅存古皮城遗址,坐落在南皮县城东北处。古皮城遗址呈方形,东西长465米,南北宽426米。其中北城墙保存较好,墙高3—5米,墙厚20米。其他城墙则略低,东北处有望海楼遗址。城四面有城门,门宽27至28米。从城墙的高度和厚度,不难想象出古皮城当年的气势和雄姿。走在古皮城遗址,那些历经千百年风霜雪雨磨砺洗涤的残垣古墟,仿佛在诉说着它昔日的一切……

时光荏苒,岁月更迭。后来,南皮城迁移,有了现在南皮县城的雏形。清康熙《南皮县志》《河间府志》,记载了现址南皮城在明清时的规模和修缮情况,可以看出它在明朝时崇墉百雉,颇有规模,攻防兼备且功能亦全,俨若雄关。

历史上的古皮城、南皮城,曾饱受战争之苦。北宋与辽国对峙,南皮在前沿;元代诸王内讧,南皮卷入其中;红巾军北伐元军,南皮有鏖战;明朝靖难之役的拉锯战,南皮亦受其累;太平军北伐、捻军北征,此地均有攻防战。抗日战争,日伪政权在占据南皮期间,曾实行黑暗残酷的统治。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南皮才走上了稳定发展的道路。

往事越千年。伫立古皮城,抚今追昔,似有一幕幕场景间或浮现。一个地方有很多的辉煌与荣光,也有诸多的苦难与怅惘,更有生生不息的奋斗与坚强。

今天的南皮,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这里不仅是产粮大县,还是中国五金机电产品生产制造基地、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值得骄傲的是,这里有4000多家五金机电企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精细化逐步提高,部分企业还能为高精尖设备做配套。

和平与稳定、发展与繁荣,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而今走在南皮县城平坦的街道上,看孩童嬉戏、老人闲谈、花开叶落,心中甚是安宁。我和每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一样,安放着微小却确实的幸福。(高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