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付敬尧)“肢体冲突、言语侮辱、孤立排挤……这些常被忽视的‘玩笑’,实则是校园欺凌的潜在萌芽。”近日,来自双滦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区公安局的干警们,在双滦区实验中学“防范校园欺凌”法治宣讲上,以案释法,为同学们揭示了欺凌行为的法律后果。

图为活动现场。
法治宣讲只是起点,常态化司法实践才是关键。双滦区法院积极构建常态化普法机制,创新性选派17名资深法官,担任辖区全部中小学的法治副校长,精准对接师生需求,量身定制普法内容。通过“开学第一课”、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多元化形式,将抽象的法条转化为可知可感的情景体验,让学生增强法治意识与规则敬畏。
在机制建设上,双滦区法院深化“一案两卷”工作基础,创新推出“一案一令、多方联动、动态回访”三位一体工作模式。该模式不仅能全面掌握涉案未成年人的情况,实现惩戒与关怀并重,着力修复受害学生心理,还针对审判中发现的学校管理薄弱环节,精准发送司法建议,推动学校完善防控制度、增设心理课程,从源头上遏制欺凌风险,真正做到“抓前端、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