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只要群众需要,我们永远在路上” ——记高速交警四支队涞源大队副大队长卢志国

图为卢志国在核对大件运输车的行驶路线。河北法治报记者 刘彬 摄

河北法治报记者 刘彬

清晨5时30分,当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卢志国已经整理好着装,“荧光绿”的上衣在晨光中格外地显眼。此时的高速公路还笼罩在黎明前的薄雾中,远山如黛,连绵的太行山脉在晨曦中若隐若现。卢志国和同事启动警车,开启了一天的工作。“我们辖区荣乌高速和山西灵丘交界,辖区张石高速连接张家口蔚县,后半夜从山西和张家口过来的司机师傅们,在这个时间段容易犯困,我们就响着警笛给他们提个醒。”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卢志国不时用警笛提醒过往的车辆,有的司机用汽笛回应。他们用彼此都能懂得的方式交流着。

这条路,卢志国太熟悉了——每一个弯道、每一座桥梁、每一段隧道,甚至每一处季节性的隐患点,都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里。

“夏季的张石高速石家庄方向K264+500处容易发生塌方,冬季的K272至K262路段总是最先结冰。”卢志国如数家珍般地介绍着。14年的风雨坚守,让这位高速交警四支队涞源大队副大队长成了这段路的“活地图”。

火焰淬炼的逆行:那一刻,他让战友先撤

2024年2月20日11时56分,卢志国正带着辅警冒雪在路面巡逻时,对讲机里突然传来指挥中心急促的呼叫:“紫荆关三号隧道发生车辆自燃,情况不明!”

警笛划破长空,卢志国第一时间赶往现场。途中,他一边通过电台调配警力,一边联系消防救援部门。12时12分,当警车抵达隧道入口时,眼前的景象让人心惊:浓烟从隧道口翻滚而出,刺鼻的焦糊味弥漫在空气中。

“警察同志,我的车上装的是三氟化氮,有毒!要是爆炸就完了!”司机瘫坐在地上,声音颤抖。卢志国心里一沉——三氟化氮是强氧化剂,遇明火极易爆炸。

雪依然在下,最近的易县消防队在50公里外。卢志国迅速做出判断:不能等!他转身对身后的两名年轻辅警说:“你们跟我进去。记住,万一发生泄漏,你们立即撤离,这是命令!”

隧道内能见度不足五米,三人驾驶警车沿着中间车道分界线摸索前进。他们凭借着对隧道结构的熟悉,很快找到了最近的消防栓。“接水带!”卢志国大声喊道。冰冷的水柱从消防栓中喷涌而出,与炽热的火焰相遇,瞬间蒸腾起浓密的水雾。寒冬正月,喷溅的水花很快在他们身上结了一层冰壳,而迎面扑来的热浪又将他们的脸颊烤得通红。

“坚持住!”卢志国的声音在隧道内回荡。经过十几分钟的奋力扑救,明火终于被扑灭。当三人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隧道时,在外等候的司乘人员自发地鼓起掌来。这一刻,卢志国才感觉到双腿在微微发抖。

“移动课堂”: 让司机们学会自救

“很多司机师傅跑了几十年车,却连隧道里的灭火器在哪儿都找不到!”2024年初,卢志国向危化品车辆驾驶员发放的500份问卷调查结果让他寝食难安——超过70%的司机不知道隧道报警电话和消防设施的具体位置。

这个结果让卢志国陷入了深思。他意识到,单靠处罚和宣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让司机们真正掌握自救技能。说干就干,他联系消防救援部门,在张石高速涞源北服务区建起了全省首个隧道消防模拟训练场。

“光看片子不够,亲手练过才踏实。”经常跑这条线的张师傅在参加完培训后有感而发。为了让培训更加生动有效,卢志国在支队的指导下,联合保定消防救援支队制作了《隧道应急安全》宣传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隧道内的各种应急设施的使用方法。

卢志国还建立了“两客一危一货”安全教育服务群。每天,涞源大队民警都会在群里发布实时路况、天气预警等信息。“卢队长就像我们的‘活导航’,有他在,我们跑车心里特别踏实。”一位经常跑这条线的危化品车司机说道。

截至目前,已经有2.1万名驾驶员在这里完成了实操培训。这个被司机们亲切称为“移动课堂”的地方,成了高速路上温暖的安全港湾。

寒夜里的守护:温暖46名务工人员回家路

2024年10月2日晚7时50分,完成工作回到宿舍的卢志国接到山西高速交警的求助电话:一辆载有46名外出务工人员的大客车发生故障,乘客已被转运至荣乌高速涞源停车区,请求协助。

晚上8时的涞源停车区,气温已经降至零下。46名务工人员衣衫单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大家别着急,我们一定想办法让大家有个暖和的地方休息!”卢志国一边安抚他们情绪,一边开始联系附近的宾馆。

不巧的是,正值旅游旺季,几家宾馆都表示已经客满。卢志国没有放弃,他通过大队联系到涞源县委办公室,最终找到了可以入住的宾馆。考虑到务工人员中有15名回族同胞,他还特地协调了清真餐饮。

“谢谢你们!”带队的负责人紧紧地握着卢志国的手,表达感谢。等所有工人都被安顿好,已经是深夜11时许,这时候卢志强才想起晚饭还没有吃。

5000多个日夜的坚守:“群众过节,我们过关”

14年来,卢志国仅陪家人度过4个春节。妻子说:“我们家老卢,心里装着两条路:一条是回家的路,一条是守护的路。”

今年国庆节假期前,卢志国又带着队员们开始了新一轮的安全隐患排查。他们仔细检查每一处标志标牌,测试每一个监控设备,不放过任何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群众过节,我们过关。只有路上安全了,我们才能安心。”这是卢志国最常说的话。

高速交警涞源大队辖区交通事故率连续五年下降,重大事故发生率降低30%。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卢志国和同事们5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坚守和付出。

从警以来,卢志国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荣获优秀公务员4次、优秀共产党员1次。近期,他被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选树为政法系统“最美河北人”。

夜幕降临,警灯再次亮起。这支“荧光绿”队伍继续守护着太行山间的条条通途。对他们来说,这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承诺——对生命的承诺,对平安的承诺。正如卢志国所说:“只要群众需要,我们永远在路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