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平泉市法院发出司法建议为物业纠纷“把脉开方”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邢冬阳“我之所以不交物业费,是因为物业公司并未尽到服务义务,物业员工素质也不达标。”在平泉市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物业公司诉业主王某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中,业主王某表示。

承办法官审理发现,物业公司虽与业主签订了物业服务合同,约定了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但在实际履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物业公司未按合同约定提供全面、合格的服务,内部管理混乱,安保人员擅离职守,导致小区内停入外来车辆;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对于业主反映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导致业主对物业公司的信任度大幅下降,进而引发部分业主拒交物业费的连锁反应。

一个看似普通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却折射出当前物业行业在服务质量、沟通机制等方面存在的普遍性、源头性治理问题。

针对案件中暴露出的物业行业管理漏洞,平泉市法院向辖区内某物业公司发出司法建议强化合同意识,严格履行服务标准;优化沟通渠道,提升矛盾化解能力;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服务水平。

收到司法建议后,该物业公司及辖区内其他相关物业公司迅速行动,制定整改方案,扎实推进多项措施落地见效一是全面梳理合同与法规,物业公司组织专业法律人员和业务骨干,对照物业服务合同条款以及《物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物业服务的相关规定,对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服务标准逐一梳理,并增加了小区清洁和安保人员的数量,调整工作排班制度二是设立了专门的客服中心,开通24小时客服热线受理业主的投诉、咨询和建议;三是制定了《员工年度培训计划》,明确每月开展一次法律法规培训、每季度开展一次专业技能培训、每半年开展一次安全知识培训,邀请律师、行业专家等专业人员担任培训讲师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现场演示等多种方式进行授课,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此次平泉市法院通过发出司法建议,不仅帮助物业公司发现并整改了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升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也有效化解了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促进了物业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