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微评丨让更多名人故居“四季常红”

霜降时节,金黄的银杏叶缀满胡同。老舍纪念馆的丹柿小院迎来了一年中极富诗意的季节,络绎不绝的游客走进这座小院。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全国多地的名人故居因“季节限定”景观火爆出圈。(据《工人日报》11月1日报道)

名人故居的核心魅力,在于构建起一座与历史对话的精神桥梁,其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因承载着文化名人的生活印记而独具韵味。如今,一些故居依托“季节限定”景观吸引公众,为传统文化空间的活化利用打开了一扇窗,也让历史文化以更亲切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

然而,若仅满足于赏景打卡的浅层体验,难免让故居的人文底蕴“被辜负”。推动名人故居从“季节限定”走向“四季常红”,必须深耕内涵、创新表达。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名人的精神内核,讲好有温度、有筋骨的人物故事;另一方面,应推动故居从静态陈列向动态体验转型,积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让历史可感可亲。同时,还要延伸文化产业链,开发特色文创产品,把文化符号转化为可触摸、可带走的记忆载体。

让名人故居活起来、红下去,需要耐心与巧思。只有既守住历史的厚度,又焕发时代的温度,让人们在领略美景的同时收获精神的滋养,名人故居才能持久照亮人们的心灵世界。(苑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