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张丹、王艳伟)近日,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棋盘山镇二十九号村“情满金秋 爱在重阳”的活动现场,围场老干部局“银发”文艺小分队带来的《刘巧儿》《智斗(沙家浜)》等经典戏曲唱段,不仅传递出浓浓的节日问候,更将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味,悄然送进了百姓心坎里。

“情满金秋 爱在重阳”活动现场。
这支活跃在乡村舞台的“银发”小分队,是“木兰文艺轻骑兵”深入基层的其中一支特色力量。自2016年组建以来,“木兰文艺轻骑兵”已从最初的90余名文艺骨干,发展成为涵盖非遗传承、银发文艺等10余支小分队的文化志愿服务队,成为围场推动文化惠民、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道亮丽风景。
围场县文明办搭建的“星空音乐季”百姓舞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开放报名,让普通群众从“台下看客”变成“台上主角”。在塞罕坝精神星空影院的夏夜舞台上,轻骑兵队员们用快板、歌舞、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把“文件精神”演绎成“身边真情”。
据统计,此类文艺宣讲已开展超过100场,覆盖群众5万余人次。与此同时,轻骑兵还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村头树下、农家院落,开展“上门微宣讲”100余场,真正实现“政策入心、理论落地”。

“星空音乐季”百姓舞台。
从“四季村晚”到“彩色周末”,从“我们的节日”到“文化进万家”,“木兰文艺轻骑兵”的足迹遍及全县30余个乡镇,累计送文化下乡300余场,服务群众20万人次以上。节目内容还根据不同村落、不同节庆“量身定制”,让文化供给精准对接百姓需求。
在推动文化普及的同时,“木兰文艺轻骑兵”也肩负起传承地方文化的使命。轻骑兵队伍中不乏满族刺绣、剪纸、北方大鼓等项目的传承人。他们依托“木兰夜校”平台,开设“妙剪生花”“满绣贺岁”等非遗课程15期,培训学员6000余人次。此外,轻骑兵还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120余场,推动非遗从“小众技艺”走向“大众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