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文体


太行深处寻访精神故乡——评散文集《行走在太行深处》

《行走在太行深处》(河北教育出版社2024年12月出版)是王富江以家乡邢台为背景创作的散文集,分为名人踪迹、山川陉道、桑梓情怀三辑。作者从太行深处出发,踏访雄关要隘,饱览名山大川,沉浸在天下之脊太行浩荡恢宏而又沉郁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场域中。作者将对故乡的热爱、眷念、感恩,延伸至对整个太行山独特雄姿和万千气象的思索、叩问、敬畏之中。

该书寄托着作者对太行山的浓郁情感。书中的篇目都与太行山的人物和景物有关。这里有作者的根与魂,是他情感寄托、心灵栖息之地。

作者出生于“太行山深处,一座矮小不平的石头院子里”,“父亲高高撑起一方蓝天,披星戴月,不知疲倦地奔波于山野;母亲日夜操持四季吃穿,用单薄的身躯遮挡着冷雨寒雪”。这是作者的童年记忆。他的母亲勤俭持家、温婉知礼,“鸡叫头遍后,我在热炕头上迷迷糊糊听到母亲起来套牛推碾子”。父亲崇礼尚德,“只要我们兄弟姐妹回家,他必然在晚饭后,慢声细语叮嘱这句话:‘沾光沾光,越沾越光。’还说:‘公道不公道,自有天知道’”。

作者爱太行山、爱家乡、爱父母、爱亲朋,这些爱是大山赋予的、故土熏陶的、爹娘恩养的、亲人感染的,所以他要激情澎湃地去回馈。作者用诗意的视角、散文的手法记录下那些令人感动、感激的人与事,表达他对太行山的深厚感情。

该书是作者的一次精神书写。从太行深处的故乡出发,延伸至故乡以及更广阔的周边地域,人的意志、物的丰腴、从古至今的风云人物,还有好山好水之间所孕育的蓬勃精神气节,这一切都打开了作者的心扉。他深情回望,豫让、扁鹊、韩信、赵武灵王、元好问、王同春等人物,从历史深处从容走来;左权、范子侠、董振堂等抗战英雄的事迹,以及这片土地上红色基因的传承,让我们在温故知新之中,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

作者对太行山一往情深,他以饱含温度的笔墨,浓墨重彩地描摹自然与人文的交响。在他的文字引领下,读者踏上《太行八大陉》,去《百泉听天籁》,封存《马岭道记忆》时再观《汉水润邢襄》《最绿四道川》;在《黄巢峡里的黄菊花》中回望《滏口陉斜穿邢台》的历史风云;《轵道悠悠》隐翳于《太行东麓十六峰》之中……作者将太行山上信手拈来的一颗颗“珍珠”精巧打磨,为读者串起一条熠熠生辉的“项链”。作者通过实地采访、查阅典籍,深入挖掘太行山一带的文化历史资源,将史料、传说、风俗、民间故事等融入笔下,“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如清代学者张潮在《幽梦影》中所言:“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作者笔下的太行山,不仅是地理的天下之脊,而且是精神的巍峨坐标,承载着从古圣先贤到革命志士的风骨气韵,也浸润着父母、乡邻最朴素温暖的人间烟火。作者以笔为舟,溯流于太行浩荡的历史与生命记忆之中,将雄关险隘、名泉幽谷、英雄轶事与人间温情熔铸为光芒熠熠的精神图谱。他写山、写人,写的是根脉所系、魂灵所依,是一个写作者对土地的致敬。书中每一处地名、每一个人物,都是饱含体温的“大地文章”,是作者以脚步丈量、以心灵叩问、从时间深处精心采撷的文化片段。这些用行走与沉思串起的篇章,是一个赤子献给故乡最庄重的礼赞。(贾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