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思想观澜丨努力培养造就更多青年科技人才

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努力培养造就更多青年科技人才,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青年科技人才既是当下科研项目的生力军,也是未来的学科带头人、战略科学家,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保障。青年科技人才处于思维最活跃、探索欲最强烈的人生阶段,敢于打破传统科研路径束缚,善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能够以跨界思维攻克科技难题,催生更多原创性颠覆性技术,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可以说,青年科技人才是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抢占国际科技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依托。

从现实看,培养造就更多青年科技人才,需立足人才培育发展全链条,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高效的长效机制,持续优化创新生态,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坚定科技报国志向。要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第一课”,引导其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一是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专题学习、政策解读等方式,让其准确把握“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和时代特征,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二是弘扬科学家精神,通过讲述前辈科技报国故事、组织实地观摩重大科研工程等活动,激励青年科技人才继承老一辈科学家求真务实、报国为民、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自觉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奉献青春和智慧。三是将思想政治引领与科研实践、团队建设有机结合,确保科研活动始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健全系统培养机制,夯实人才成长根基。以“科教融合、实战育人”为核心,创新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完善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设置调整机制,构建适应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批判性思维与原始创新能力培养,全方位推动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转化。二是坚持实战练兵,让青年人才深度参与前沿科研项目,在攻克尖端课题中提升创新能力,在真刀真枪的历练中快速成长。三是强化“传帮带”机制,鼓励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在科研一线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将国家级大平台、大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形成“项目育人、平台育才”的良性循环,确保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后继有人。

优化多元激励机制,激发创新内生动力。从物质、精神等层面加强激励,让青年科技人才安心科研、潜心创新。一是建立与创新贡献直接挂钩的薪酬体系,稳步提高青年科技人才待遇。二是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激励政策,探索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人才创新积极性主动性。对基础研究类人才,要提供稳定、长周期的科研经费支持,营造宽松、开放的制度环境。三是强化荣誉激励,设立面向青年科技人才的专项奖项,表彰宣传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此外,大力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参加国际学术组织、承担重要学术职务。

完善人才选拔机制,打破成长发展壁垒。建立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破除人才选拔中的隐形门槛,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一是创新评价方式,坚决摒弃“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将承担国家重大任务、解决产业关键难题、创造重大社会效益等实绩作为核心评价指标。二是拓宽成长渠道,在职称评聘、岗位晋升、项目申报等方面向青年科技人才倾斜,完善并落实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职称职务破格晋升机制,打破成长“天花板”,让有真才实学、突出贡献的优秀青年“冒得出、立得住、上得去”。三是支持青年科技人才以技术入股、成果转化等方式参与收益分配,不断增强他们的成就感、获得感。

创新容错纠错机制,营造敢闯敢试氛围。立足科研规律,厚植创新创业土壤,大力营造既鼓励创新又包容失败的良好环境,为青年科技人才松绑减负,充分激发其创新创造活力。一是精准划定容错边界,区分“探索性失误”与“主观性过错”,将核心技术攻关、前沿领域探索中因缺乏经验、技术局限等非主观因素导致的失败纳入“容错清单”,对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等行为则要严肃查处,做到零容忍。二是完善后续帮扶机制,对探索失败的青年团队提供技术指导、资源对接、经验复盘等支持,帮助其重整旗鼓,形成“宽容失败—总结提升—再启创新”的良性循环。同时,要探索实行滚动支持机制,对潜心研究、敢啃“硬骨头”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加大支持力度,在后续科研经费、项目申报中给予倾斜,助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邢明强(作者系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