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代表“家站”里的故事丨沉到一线听民声 巧解群众“千千结”

编导 | 刘冉 摄像 | 刘冉、赵海江 剪辑 | 刘冉

“多亏了李代表,要不俺俩的矛盾还不知要持续到啥时候!”近日,记者来到邯郸市魏县边马镇人大代表之家,正撞见村民李合香握着市人大代表李海群的手连声道谢。几天前,她与邻居因宅基地划界问题发生纠纷,是李海群等人大代表同有关部门多次上门调解,才让双方解开心结、握手言和。

10月21日,在邯郸市魏县边马镇人大代表之家,朱仁代表(左一)、张改敏代表(左二)、李跃代表(左三)为村民做调解工作。河北日报记者刘冉摄

在边马镇,老百姓有啥烦心事、忧心事,都愿跟代表说。县人大代表、边马镇人大主席张改敏告诉记者,依托已建成的1个镇级代表之家、36个村级代表联络站,当地代表“家站”与有关职能部门共同构建起了覆盖全镇的矛盾纠纷调解网络。

怎样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儿上?在镇人大代表庞艳霞看来,不能等群众上门,而要主动沉下去关心,用耐心和细心,巧解群众“千千结”。

今年3月,庞艳霞代表在走访时了解到,老人何祥因赡养问题与子女闹矛盾。为了推动问题解决,她联系镇司法所同志和村干部组成小分队,一次次上门给子女做工作,深入浅出地分析情、理、法,敦促他们达成了赡养协议。

“基层矛盾千头万绪,光凭热情干工作可不够,还得讲方法。”张改敏代表边说边拍了拍桌上摆着的一摞厚厚的调解记录本,“这几年,我们在大量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分类定责’的精准调解法,并为代表们量身定制了履职清单,让专业人干专业事。”

张改敏代表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宅基地划界、土地流转等涉及政策法规的纠纷,就派法律领域的代表牵头调解,把相关法条摆出来、把权属关系理明白,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李海群代表是镇司法所所长,今年他参与调解了9起土地纠纷,全部成功化解。”张改敏代表说。

而对于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家长里短,则需要更多耐心。这方面,主抓妇联工作的镇人大代表孙慧娜是能手。她擅长用“拉家常”的方式化解心结,今年已成功调解12起家庭矛盾,帮助3户多年冷战的家庭成员重归于好,被大伙儿亲切地称为“家庭和谐调解员”。

怎样把代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张改敏代表告诉记者,边马镇专门制定了《人大代表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细则》,为代表履职立规矩、明章程。同时,将矛盾化解成效与评优评先等挂钩,去年以来已有15名表现突出的人大代表受到表彰。

不仅如此,镇人大主席团还定期组织调解能力提升培训,邀请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工作人员讲授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并创新开设“案例分享会”,鼓励经验丰富的代表传授心得。

“今年以来,边马镇各级人大代表共接待群众460人次,受理诉求386件,调处矛盾27起,成功率超九成,多数问题在村级层面得到了解决。”张改敏代表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代表‘家站’功能,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不断探索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新方法。”(河北日报记者 刘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