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观察深一度 | 高职毕业任教清华,靠“手上功夫”打破学历偏见

前不久,“90后”陕西姑娘邢小颖高职毕业后站上清华大学讲台的故事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她的讲课视频也在网络上爆火,播放量破亿,点赞超百万,展现了一种“不一样的课堂”和“不一样的可能性”。

面对部分人“高职生是否能教清华学生”的质疑,邢小颖总是特别坦然。她说,自己讲课有个小秘诀:把专业术语“翻译”成大家熟悉的生活场景,比如讲抛砂时说“这动作就跟扣篮一样,得有劲儿还得准”,讲撒分型砂时又说“跟吃烧烤、撒孜然一个道理,快准狠才能均匀”。

更难得的是,邢小颖并没有将授课停留在简单操作层面,而是将3D打印、逆向扫描、虚拟仿真等新技术融入传统铸件教学。

在清华任教九年,她从实习老师成长为教学骨干,她的经历印证着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能干事、会干事、手里有活”。

多年来,职业教育常被视为考不上高中的“退路”,但如今正在成为许多学子主动选择的“出路”。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超过1000万名毕业生。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中,职业院校毕业生占新增一线从业人员的比例超过70%。如今,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已超2.2亿人,高技能人才突破7200万人。这些数字背后,是职业教育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坚实人才支撑的明证。

在政策层面,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也明确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从职教高考落地,到技能人才待遇的提升,一系列政策举措让职业教育正在成为香饽饽。

展望未来,随着产业升级与技术变革,职业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为此,教育部围绕新能源汽车、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六个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推进实施“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这是教育强国建设综合改革试点的首批重点项目之一,汇集了150多家龙头企业、67所高水平学校、15家全国性行业组织的1500余名专家共同参与。

职业教育还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广西多所技工院校与东盟国家合作,开发了12套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体系,共建了4个职业标准、3个专业标准。

邢小颖说:“未来我还会继续在大学的讲台深耕,让更多学生爱上动手、爱上制造,也希望能激励更多人,让他们能绘出自己的出彩人生。”

邢小颖的励志故事,为无数职校学子树立了榜样。她的经历也揭示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人生的道路从来不止一条,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并坚持奔跑。

文/河北日报记者 王思达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