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秦皇岛市海港区:传递文明新风 同心向善向美

海港区积极开展培根塑魂、看齐争先、志愿关爱、诚信守法、创建提升等五大专项行动

传递文明新风 同心向善向美

10月21日,在秦皇岛市海港区东港镇孙家庄村,几位画师在墙体上创作绘画作品,美化村庄环境,传播乡村移风易俗新风。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宋柏松摄

10月23日上午,秦皇岛市滨河湾社区志愿者为社区老人义务理发。赵川摄

10月21日,在秦皇岛市海港区双争主题公园,市民在认真观看典型人物事迹展板。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宋柏松摄

10月21日,秦皇岛市海港区理论宣讲竞赛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心举办,来自多个行业、不同领域的宣讲员围绕城市改造、生态能源、乡村全面振兴、基层治理、廉政建设等内容,以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等宣讲方式,弘扬双争主旋律,唱响文明新风尚,展现海港区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新作为。

“今年,海港区积极开展培根塑魂、看齐争先、志愿关爱、诚信守法、创建提升等五大专项行动,推动‘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活动走深走实,不断激励市民明德崇善、向美而行,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精神滋养和文明力量。”海港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韩红东说。

·讲述身边事,榜样力量燃起来

10月21日,在秦皇植物园,市民冀建树认真地品读着海港区双争主题公园中选树的典型人物事迹。一次旅行救治4人的“最美外科医生”、用爱编织山里娃音乐梦的“最美乡村教师”、三十载孝心铸家风的好儿媳……“这些人物事迹体现了时代精神,应该让大家都来学习。”冀建树说。

“这是我们打造的全市第一个双争主题公园,旨在以小见大传递崇德向善的价值追求,引导广大市民将‘明理守法、向上向善’融入日常生活,让美与善成为港城动人底色。”韩红东说。

近年来,海港区深耕厚植道德沃土,坚持立德树人,以双争为引领,扎实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用榜样力量激励全民崇德向善。

海港区涌现出一大批事迹突出、群众认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典型示范意义的先进人物。目前,该区培育各级道德典型300余人,包括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人、河北省道德模范6人、中国好人14人、河北好人50人。海港区让平凡英雄站上荣耀舞台,让每一位“文明市民”成为亮丽名片,让每一位“身边好人”化作人们学习的鲜活典范。

为放大双争正能量,海港区不断强化先进典型宣传。该区媒体开设双争专栏,编发图文、视频稿件600余篇(幅);拍摄《厚德海港》《海港榜样 向上力量》等宣传片3部,制作《榜样之光》双争人物短片10集;以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沈汝波、张鹤珊为原型,排演情景剧《正字人生》《守望》,编辑出版《燕赵楷模——沈汝波》专著等。该区实现社区“善行义举榜”全覆盖,确保榜样故事深入人心。

海港区还制定《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礼遇帮扶办法》,通过邀请模范列席重大节庆活动、建立“好人工作室”、成立“好人精神宣讲团”等举措,为各级模范提供政治关怀、生活帮扶与精神激励。这不仅守护了榜样的“温度”,也为双争活动持续深化注入动力,在该区营造出“学榜样、做文明市民”的浓厚社会氛围。

·群众当主角,品牌活动搞起来

10月20日,海港区迎国庆“双争有我,长城在我心中”图书、摄影展暨长城文物司法保护令、长城文化宣讲、非遗宣讲“六进”活动闭幕。在该活动中,来自市、区图书馆的500余册与长城有关的图书、画册、海报、杂志、历史书籍,近百幅各地名家拍摄的海港区境内以长城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参展,参观人数逾3万人次。该活动通过图书、影像展示长城的壮美与历史文化内涵,同时激发全民对长城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这次展览让我了解了海港区长城的历史,感受到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来自天津的游客刘兰香说。

今年旅游旺季,海港区“长城谣 山海情”群众歌手大赛精彩上演。历时两个月,该区百余名音乐爱好者同台竞演,为市民呈现32场高水准演出。

“群众歌手大赛来自群众,唱给群众听,非常受欢迎。”群众歌手大赛评委、秦皇岛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韩永斌说。

在海港区双争主题公园内,以“双争有我·画说河北”为主题,海港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半亩塘艺术沙龙联合创作了“诗画二十四节气”书画长廊,28幅书画作品依四时为序,运用国画花鸟技法,生动刻画每个节气中秦皇岛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花卉、鸟类、昆虫等,让往来群众沉浸其中,乐享家乡之美。

在双争活动中,海港区让群众成为活动的主角,让文明在参与中生根发芽。

围绕舞动河北、唱响河北、画说河北、书香河北、活力河北等品牌活动,海港区开展“长城之首”京津冀击剑公开赛、“秦皇山海经典诗歌艺术朗诵会”、“四季村晚”、“万人共跳一支舞”全民健身联赛社区运动会等主题活动。2022年以来,该区开展2000余场精彩主题活动,吸引12.6万人次踊跃参与。

通过搭建好用、管用、实用的活动平台,海港区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明素养,在寓教于乐中增强归属感和获得感,真正实现精神文明创建人人参与、文明成果人人共享。

·幸福“零距离”,惠民服务暖起来

10月21日,在海港区东港镇孙家庄村,几位画师在墙体上创作绘画作品。“我们用这些绘画作品美化村庄环境,传播乡村移风易俗新风,引领村民为秦皇岛市争光争气。”正在带队创作的秦皇岛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雅洲说。

“我们在开展双争活动时,坚持‘做新、做实、做优’,让争光争气的意识深入人心,在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韩红东说,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海港区文明创建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近来,海港区河东街道工人南里小区的居民心里亮堂了起来。

原来,该小区部分居民习惯在楼道、楼下空地堆放杂物,这不仅影响环境美观,还堵塞消防通道。为营造舒适的人居环境,河东街道组织对工人南里小区环境展开全方位清理。

针对楼道内长期堆积的杂物,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沟通,在取得居民同意后,将杂物进行集中清运。

此外,河东街道还创新机制破解治理难题,建立社区、网格员与第三方公司直接对接机制,实行“15分钟响应”,确保问题发现即处置,形成双向反馈、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工作格局。

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100%,按“六净五无”标准实现全天保洁;清理绿地5.42万平方米,清运垃圾61车,修剪乔木818株,处置遮挡交通指示牌问题60处;更换雨箅127个、人行道及盲道地砖6667平方米,完成26条主次干道、8条街巷雨水管网清淤……今年,海港区以文明创建为抓手,重点聚焦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等区域,着力解决主次干道、街巷路、居民小区等重点区域堵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

近年来,海港区构建起由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8个实践所、370个实践站组成的服务网络,107支特色服务队、14.8万名注册志愿者已开展便民惠民、孝老敬老等志愿服务30万小时。众多文明实践阵地,让群众愿意来、来了有收获、来了还想来,真正实现文明“零距离”、服务“有温度”。(宋柏松、高扬、张瑞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