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在河北农村,一场由青年引领的电商革命正悄然改变着传统农业的样貌。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一批批懂技术、善经营、会推广的“新农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前不久,河北省乡村产业振兴青年联盟成立,将搭建起全省乡村振兴领域青年工作平台,通过开展各类培训、学习交流、资源赋能、助销产品等方式,凝聚青年力量,促进农民增收。
农村电商,打破了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刻板印象与地域壁垒,将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优质农产品,通过一根网线、一方屏幕,与广袤无垠的市场无缝对接。青年群体以其独特的数字技术敏感度、市场趋势把握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农村电商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他们不仅熟练掌握直播带货、社交媒体营销等新型销售方式,更懂得如何将农产品转化为有故事、有温度的品牌商品。
在云南,该省出台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返乡创业做电商的若干措施等政策,从创业补贴、低息贷款到“跟踪陪跑”的一揽子服务,推动电商直播事业蓬勃发展。今年1至9月,该省活跃主播数量超过18万人。
在河北唐山,一支由43名青年妇女组成的“红缨”志愿服务队,靠着电商直播、团购小程序,让白薯、黏玉米、软枣猕猴桃等十里八乡的特色农产品走出田间地头,变成畅销品。
这种从一个人、一部手机到一条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正是青年赋能农村电商的生动体现。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人才短缺仍然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在偏远地区,专业电商运营、营销策划人才不足。农产品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部分地区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冷链物流等关键环节薄弱。此外,产品质量不稳定、品牌意识不强等问题也制约着农村电商提质增效。
如今,不少地方在破解这些难题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在秦皇岛,团市委指导青创企业组建电商团队,组织团队主播到淘宝等头部企业学习,与合肥电商协会建立长期合作,引入先进经验。同时,联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5所高校建立大学生电商直播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系统传授直播技巧、供应链管理等知识,涌现出一批村播达人,组建起一支懂技术、有情怀的青年电商队伍。
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还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一方面,要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网络覆盖质量和物流配送效率。另一方面,要注重品牌培育,避免同质化竞争。青龙满族自治县通过打造“青龙板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举办产业大会等活动,全面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的做法值得借鉴。
更重要的是,建立长效育人机制。既要吸引外来人才,也要培育本土精英,只有让青年在农村电商领域看到实实在在的发展前景,才能实现“吸引人、留住人、成就人”的良性循环。
从长远来看,青春与沃野的双向赋能,其深远意义远超商业范畴,它实质上是一场关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社会变革。青年的回归,不仅是劳动力的回流,更是知识、技术的集中返乡。他们在电商实践中带来的契约精神、标准化意识、环保理念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乡村的治理方式和乡风民俗。当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选择扎根农村、建设家乡,乡村便不再是“回不去的故乡”,而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这为破解农村“空心化”难题、夯实乡村人才根基提供了治本之策。(刘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