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天下


首场发布会来了!这些数据太提气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10月29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首场发布会,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杨永君介绍河北省“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图片

01

我们的“十四五”

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

图片

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全省上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扩内需、稳增长,优结构、抓创新,稳就业、保民生,有力有效落实国家一揽子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全省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向上向好,2022年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实现万亿级跃升,向5万亿元迈进,唐山市跨入万亿级城市俱乐部,2024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665元,粮食产量首次突破780亿斤,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稳固,经济结构更加优化,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02

我们的“十四五”

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取得新成就

图片

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标志性的重大成就。

“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省会与各市实现高铁直通,高铁通达率、便捷性大幅提升。

京津冀三省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超1.1万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与京津共建6条重点产业链,携手打造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了产业协同的澎湃动能。

2024年京津冀区域优良天数比率接近75%,河北与京津跨境河流横向生态补偿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

推动教育、司法、人力资源等领域209项资质资格事项实现互认,社保卡实现交通、旅游等五个场景一卡通,314所京津学校与河北合作办学,15万“河北福嫂”服务万千京津家庭,115家京津冀医联体助力河北群众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46.7万京津老年人来冀康养。

雄安新区拔节生长,累计投资突破1万亿元,“十四五”年均投资增速达到19.8%,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中国星网稳定运营,中国中化、中国华能总部正式迁驻,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首批疏解高校、医院加快建设,第二批疏解项目选址落位;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新材料产业链加快构建;白洋淀淀区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标准,野生鸟类达到296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青头潜鸭、一度被认为在中国绝迹的彩鹮等落户白洋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徐徐展现。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利用冬奥场馆及周边配套设施累计成功举办国际国内各类赛事853项、文旅活动422场次,后奥运经济蓬勃发展。

03

我们的“十四五”

创新型河北建设实现新突破

图片

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呈现活力迸发新气象,多个领域实现新突破。省属国企研发投入强度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国家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我省,研发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实现我省零的突破;燕赵钢铁实验室正式运行,这也是国内首个聚焦钢铁研究的省实验室。2024年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61件,比“十三五”提高144%。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应享尽享,“十四五”期间为2.5万家企业加计扣除研发费用2144.46亿元。国家级创新型城市数量位居全国第5,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超过10%,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5万家。人才强冀战略深入实施,累计引进高端外国专家50名、“海外工程师”150名、各类拔尖人才323名

04

我们的“十四五”

产业竞争力得到新提升

图片

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10.5:37.9:51.6调整为2024年的9.5:36.8:53.7,实现了一产稳、二产优、三产进,全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这几年,我们加快推动算力产业集聚优化,形成以廊坊、张家口等为重点的环京智能算力集聚区,全省综合算力指数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1;从无到有打造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产业,首颗“雄安造”卫星——雄安一号生产下线。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加快构建,现代化钢铁、绿色化工、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迅速,钢铁产业加快实现由原料级向材料级转变,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独角兽企业增至5家,32家企业入选2025年中国制造业500强、居全国第5,焊接机器人产业规模居全国第1。在全国率先推进“共享智造”模式,赋能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达24个、居全国第1。“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全网火爆出圈,京津冀首列观光旅游列车“星光·燕赵号”、河北首条红色旅游专列“抗大号”开通运营,2024年接待游客超过9.37亿人次,旅游总花费超过1.1万亿元。“河北净菜”抢“鲜”进京,主要菜篮子产品占北京市场份额超4成。

05

我们的“十四五”

改革开放迸发新活力

图片

这五年是河北改革步伐最快、开放水平最高的五年。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自2023年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连续三年将“新春第一会”主题聚焦优化营商环境,让营商环境软实力铸就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我们积极融入和主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高效办成一件事”惠及广大企业和群众,“双盲”评审改革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省内案例连续两年入选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2023年我省获评全国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省份,2024年全省市场经营主体比2020年增加197.07万户2024年河北常住人口净流入2万人,人口流动实现由负转正。重点领域改革蹄疾步稳,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4年全省国资系统企业资产总额达到4.1万亿元;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5.8%,34家企业入选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居全国第5。高水平对外开放成效显著,雄安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全省进出口总额首超6000亿元,唐山港货物吞吐量稳居世界沿海港口第2,石家庄、唐山列入国家跨境贸易便利化试点,河钢塞尔维亚钢厂、长城汽车俄罗斯图拉工厂成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典型项目。2024年石家庄国际陆港开行中欧(亚)班列839列,在华北地区排名首位,占区域开行量的46%,国际贸易“朋友圈”拓展至130个国家和地区,河北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06

我们的“十四五”

美丽河北呈现新面貌

图片

我们扎实推进美丽河北建设,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实现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蓝天白云从稀有变为“常客”。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所有设区市空气质量排名连续3年实现“退后十”,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9.2%、居全国第2,察汗淖尔重现碧波荡漾、飞鸟翔集的美丽画卷,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分别达到60.39%和90%以上。全面绿色转型的成色更足,钢铁行业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全国第1。在全国率先出台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标准,钢铁A级企业数量全国第1,在产钢铁企业全部达到A级标准。新型能源强省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全省建成投运26个500千伏及以上电网工程,电力支撑能力和新能源送出消纳能力明显提升,抽水蓄能规划建设总规模2997万千瓦、位居全国第1,截至目前,可再生能源累计并网装机1.4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达到72.3%、达到“十三五”末的2.9倍。

07

我们的“十四五”

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

图片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办实事、解难题,滚动实施20项民生工程,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2024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2020年提高3.35个百分点,农业转移人口权益得到充分有效保障。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保持在89万人以上。全省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0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2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6.15%,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取得新进展。深入实施健康河北行动,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户河北,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扎实推进,老百姓就医更便捷、更有保障。中医药定量化研究不断深入。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3岁,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养老机构达到2022家全省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达到90.3%、居全国第3。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脱贫人口生活水平又有新的提高,“十四五”考核评估连年获得全国“好”的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