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由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天津市知识产权局与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联合主办的“推进京津冀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暨2025·雄安高价值专利大赛颁奖活动”圆满举行。


活动“以加快专利转化运用 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主题,涵盖成果展示、合作签约、政策发布等关键环节,旨在通过整合三地知识产权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生态,为京津冀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注入强劲动力。
活动聚焦成果落地与协同深化,2025·雄安高价值专利大赛金奖项目现场颁奖,3组企业代表签署创新成果转化合作协议;京津冀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正式授牌,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分享产业知识产权运营经验;“人工智能促进专利转化”试点成果签约落地,6家单位签署专项服务协议;《德国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报告》发布,《共建河北省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德国)服务工作站合作意向书》成功签署,为企业“走出去”搭建海外保护平台。活动还注重强化专业能力建设,邀请知识产权领域权威专家围绕“知识产权产业运营中心建设”和“专利池培育与转化”等前沿话题授课,进一步提升三地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水平,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近年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下,河北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取得丰硕成果。
截至2025年6月底,河北省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1件,同比增长22.39%;截至今年8月底,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99件,同比增长12.72%;今年前三季度,全省专利转化许可达2.8万次,质押融资131.21亿元,主要指标稳居全国前十。卫星互联网等3个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获批建设,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工作获评全国优秀,“人工智能促进专利转化”试点成果在全国专利技术交易会上获广泛关注,为雄安创新发展和河北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了坚实支撑。
据介绍,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是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三地深化协作、共筑创新高地的重要契机。京津冀将进一步整合专利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加速专利转化运用,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注入强劲的知识产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