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古城镇西马村的千亩农田里,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正在上演。村民们熟练地将玉米棒分拣、装袋、搬运,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却挡不住嘴角洋溢的丰收笑容。

“以前种玉米,一亩地也就挣个1000多块,现在种水果玉米,光鲜玉米就能卖不少钱,村里还帮着搞加工,收入翻着番往上涨!”正在分拣玉米的村民马艳丽手里攥着玉米棒,笑得合不拢嘴。

近年来,该村立足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进优质水果玉米品种,从播种、施肥到病虫害防治全程推行科学种植模式。不仅如此,该村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银行+保险”的“五位一体”模式,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成立了阜城县汇鑫园农产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发动村民将1000多亩地流转到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建立了全县首个千亩水果玉米种植基地,实行规模化种植,银行“供血”,保障资金来源不断档,保险“筑盾”,稳住农业收成不打折,多方发力护航生产。不仅如此,农民获得承包费的同时,还可以在合作社里打工赚钱,收入不断提高。

为促进水果玉米销售该村还建起了400平方米、容量350吨的冷库以及水果玉米加工厂,不仅实现了水果玉米错季销售,还开发出真空包装鲜玉米等初级加工产品,延伸了产业链条。目前,西马村水果玉米亩产可达3000公斤,亩均收益超2000元。小小的水果玉米,不仅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更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名片。(丁磊 范文义 庞琦 乡村云融媒平台记者 李晓阳)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乡村云融媒平台编辑 韩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