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2025中国(大营)国际皮草博览会开幕

10月28日,2025中国(大营)国际皮草博览会(中国・大营第三十四届国际皮草交易会暨第十三届营皮文化节)在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西亚皮草新城广场正式开幕。本届博览会会期为10月28日至11月1日,共五天。吸引了俄罗斯、中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以及国内多个省市近千家客商、电商汇聚现场,开展联谊交流与贸易洽谈活动。

据介绍,本届博览会由河北省工商业联合会指导,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国皮革协会、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联合主办,中国服装协会支持,河北省毛皮产业协会、衡水市大营毛皮行业协会,以及大营西亚皮草新城、大营国际皮草交易中心、大营裘都世贸城共同承办。博览会以“营新机・链天下”为主题,汇聚国内外众多皮草知名企业参展,旨在搭建政策解读、技术交流、商贸对接的高端平台,助力行业企业把握市场机遇、拓展合作空间。

博览会期间,多项特色活动将有序开展。开幕式后,2025/2026秋冬季裘皮服装服饰流行款式发布会及优秀皮草企业产品秀将集中呈现,直观展示行业最新设计成果与时尚趋势;嘉宾巡馆环节将带领参会者深入了解大营皮草产业的发展实力与创新成果;毛皮产业发展形势研讨会、AI智能设计推介会、裘皮业电商发展研讨暨跨境电商业务培训会、2025冬季服装订货会等活动也将同步举办,全方位为产业发展赋能,推动大营皮草进一步链接全球市场、深化行业合作。

作为枣强县的特色传统产业,皮毛业拥有庞大的生产群体与突出的生产能力,已成为国内外品种最齐全、样式最新颖、发展潜力充足的裘皮加工、生产、集散基地。“世界皮草看中国,中国皮草数大营”,大营镇是全国皮毛和裘皮文化的发祥地,拥有“大营裘皮传统制作技艺”和“裘祖比干的传说”两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天下裘都”。其中,“大营裘皮”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裘皮服装服饰产业还被纳入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振兴计划与衡水市“9+5”特色产业集群。

近年来,枣强县大营镇先后获评省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省级经济发达试点镇、国家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联系点,还获得中国裘皮服装服饰名城、中国市场名镇、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中国皮草电商孵化示范基地、中国皮草电商供货示范基地、中国裘皮根祖、国家级裘皮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裘皮交易市场、中国皮草文化旅游名镇、中国毛皮产业发展合作联盟主席单位等荣誉称号。

作为中国皮草产业的重要集聚地,大营镇近年来始终将产业深度转型作为核心任务,通过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为皮草产业注入强劲动能。目前,大营镇皮草年加工量突破500万件,产品涵盖全领域4000多个品种,形成以大营为核心、辐射周边三市县500余个村庄、覆盖方圆近百里的产业经济圈,构建起集生产制造、商贸交易、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生态体系,为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创新驱动是大营裘皮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关键。为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大营镇积极布局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成立“枣强县大营电商产业协会”,打造标准化电商基地,为从业者提供选品展示、主播培育孵化、营销推广、客服售后等全链条公共服务,有效推动传统皮草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同时,大营镇深挖文化底蕴,依托皮草工艺非遗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深度结合,成功获评“中国裘皮文化传承示范基地”,为产业发展注入独特文化内涵。凭借成熟的全产业链体系、规模化企业集群及完善的质量检测配套体系,大营裘皮产品远销全球。2024年,大营镇皮草产业生产总值达216亿元,出口贸易总值6亿元,产业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大营的营皮文化历史悠久。据记载,制裘技艺由商末少师比干在大营为官时发明,至今已延续发展三千余年,传承不息。战国时期,“营皮”已闻名九州,秦始皇亲封大营为“天下裘都”;明朝郑和下西洋期间,营皮以“皮板柔软、毛眼遂适、色泽协调时尚”的特点享誉欧洲上流社会;清朝道光年间,英、俄、日、荷等10多个国家的客商在大营设立货栈,营皮曾长期作为出口免检产品远销海外。

为进一步丰富裘祖文化内涵,大营镇重点培育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目前“大营裘皮传统制作技艺”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关部门正积极推动其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大营镇还建设了裘皮文化博览馆、“天下裘都”鼎、中国裘都非遗传承所,并实施裘祖文化步行街、比干公园修缮等一批裘祖文化重点工程,持续推动营皮文化传承与发展。(乡村云融媒平台记者 李晓阳)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乡村云融媒平台编辑 彭振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