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宽城,10名“文明推介官”日前接过聘书,加入传播文明、引领风尚的队伍。
10月15日的宽城“宽和诚美”文明乡风建设推进会上,除了聘任“文明推介官”,该县还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分院10支培训队伍和10支志愿服务组织授旗。此举在进一步壮大文明实践新生力量、优化提升文明实践阵地效能的同时,也为更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开启新探索。
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精神文明的支撑和滋养。推动文明乡风焕发新生机,需要依靠新生力量,创新载体机制。
在文明乡风建设中,如何让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如何打通能切实汇聚民情民意的神经末梢?宽城进行的尝试,旨在让文明乡风建设不再只是概念,而是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
传统的文明宣传模式,有时难免陷入“干部讲、群众听”的单向灌输,效果有限。宽城聘任的“文明推介官”,来自民间、扎根基层,有亲和力与感染力,将成为文明的“火种”,以更鲜活、更接地气的方式,传播文明理念,弘扬文明新风。
而10支培训队伍和10支志愿服务组织,构建了一个全民参与的支撑体系。培训队伍提供专业化的智力支持,确保文明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深度;志愿服务组织则汇聚广泛的人力资源,确保活动的覆盖面和持久性。这支“专兼结合、上下联动”的新生力量军团,为文明乡风建设提供了可持续的人才保障和组织动能,有效破解了“谁来干”“怎么干”的难题。
文明乡风建设既要守护乡愁韵味、传承优良家风,也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环保的现代生活方式,引导农民群众适应新时代、拥抱新生活。这就要求我们的“文明推介官”和志愿服务队伍,兼具传统美德与现代意识,成为连接传统与未来的桥梁。
宽城的创新实践,也为各地提供了现实案例。我们期待,在燕赵大地上涌现出更多的“文明推介官”和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大胆探索、守正创新,真正让文明实践成为凝聚人心、提振精神、促进和谐、推动发展的过程。(文/薛惠娟)

图片由AI生成。河北日报记者薛惠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