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永定河畔,林木蓊郁,杞柳成荫。9月12日,记者来到固安县张万富柳编工作室时,刚好见到他在整理浸泡后的柳条。“这些柳条我今儿早起就泡上了,现在正好可以用来编一个果篮的底儿。”固安柳编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万富一边说着,一边拿起锥子,在数根柳条上穿孔,随之穿底棍、挑压、拿形、包沿……动作行云流水,手指起落间,花篮的底就编好了。“万丈高楼平地起,编筐也是如此,先定其基,再连续用128根柳条,一步步往上编。”
“编底儿用的是固安柳编里的平编技法,经纬交织,或挑一压一,或挑二压二,可编出千变万化的纹路。”张万富说,柳编工艺不仅有平编,还有纹编、勒编、砌编、拧编等工艺,从最初的升、斗、簸箕等实用品,到如今的花瓶、小花篮等艺术品,一代代柳编人恪守匠心,以手为媒,以心传艺,让老手艺在传承中焕发新生。
视频摄制: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崔玉洁 记者 史晓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