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闫方艳)日前,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教育和体育局主办的研学实践活动走进朝阳湾镇木兰实验小学,通过“理论授课+专家答疑+实地实践”的模式,让劳动教育扎根乡土,让学生在研学中学习农业知识、感受产业活力。

图为研学现场。
此次活动聚焦围场特色西红柿产业,木兰实验小学教师通过系统讲解朝阳湾镇西红柿产业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化发展的历程,让学生们对家乡这一特色产业有了初步认知,也激发了探索“一颗西红柿背后的奥秘”的兴趣。
为让知识讲解更具专业性,活动特别邀请中国围场优柿博览园的专业技术员全程参与。活动中,技术员结合博览园的实践经验,针对学生们提出的“西红柿如何不用土壤生长”“大棚里的温度怎么精准控制”等问题逐一解答,用通俗的语言拆解专业技术原理,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科技如何让家乡的西红柿产业更高效、更优质。
作为围场西红柿产业的“技术标杆”与“展示窗口”,该博览园集品种培育、技术研发、科普展示于一体,汇聚了无土栽培、智能温控、沸石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等多项现代农业技术,是展现围场农业科技赋能特色产业的重要平台。
理论学习后,学生们走进中国围场优柿博览园及配套的万亩西红柿大棚实践基地,开启“沉浸式”研学实践。大家穿梭在绿意盎然的西红柿藤蔓间,时而驻足观察不同品种西红柿的叶片形态、果实色泽。在技术员的指引下亲手尝试整枝打杈,指尖触碰藤蔓的瞬间,既体会到劳动的真实触感,更深刻领略到科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