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刘冰洋、王平)近日,衡水市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围绕“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入一线调研并开展专题协商。
调研组了解到,近年来,衡水市积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一批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率先突破,建成了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大脑等项目,15家企业入选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数量居全省前列。但同时,部分中小企业仍存在“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
“当前,个别中小企业管理者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不足,担心投入太大影响效益。”衡水市政协委员、景县政协主席李铁建议,进一步加大政策供给力度,通过完善数字化转型支持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培训、开展标杆示范带动行动等举措,加深企业管理者对数字化转型的理解,驱动企业加快自身数字化转型步伐。同时,通过举办论坛、案例巡展等增强企业信心,扩大免费数字化产品库降低转型成本,让企业愿转。
怎样帮助企业打消不敢转的顾虑?衡水市政协常委、市工商联主席刘宏志认为,商协会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他建议,支持商协会牵头建设行业性数字化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开展云上供应链共享、人工智能数据服务等新业务,并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等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是关键。“调研中发现,在许多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中,技术适配难、专业人才短缺是明显短板。”衡水市政协常委、冀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分局局长彭继宁认为,加快补齐短板,应在抓好政策落地的同时,建立数字化转型人才储备库以及与企业的对接平台,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数字化转型人才服务,让企业会转。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深刻的变革,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协同发力。调研组认为,政府部门既要做政策的制定者,也要做转型的服务员,持续为企业破解难题,推动更多企业实现“智改数转网联”,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数字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