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风光发电总装机占比近八成
位居全省第三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记者邢云)“截至8月底,我们充电1.67亿千瓦时,放电1.45亿千瓦时,综合转换效率约87%,平均月盈利约1000万元。”日前,武邑县衡水春晟新能源200兆瓦/800兆瓦时独立储能电站的中控室内,公司经理刘广兴脸上难掩喜悦。
这座储能电站的红火运营,正是衡水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记者从衡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截至8月底,该市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达491.4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规模的78%,这意味着新能源已成为衡水电力供应的主角。其中,风光发电总装机占比位居全省第三。
为让绿电供给更充足,衡水不断加快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目前,全市69个风电、光伏项目正处于建设或前期推进阶段,总规模达393.435万千瓦。待全部建成并网后,当地新能源装机占比将突破80%。值得一提的是,27个“千乡万村驭风行动”试点项目总装机规模达105万千瓦,争取到的容量占全省总计划的18.6%,排名全省第二、河北南部电网第一。
新能源不仅是发电主力,更是投资热土。今年,衡水续建及新开工新能源项目45个,总投资约260亿元。1至7月,新能源项目投资增速高达183.8%,直接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个百分点。储能配套也同步发力,目前已建成储能电站2个,装机规模33.5万千瓦;在建5个,容量70万千瓦;计划新开工1个,容量10万千瓦,储能版图持续扩大。
项目跑得快,全靠服务带。衡水市创新打造“问题不过夜,建设不停歇”的“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模式,还专门成立项目建设服务专班,从规划选址、征地拆迁到手续办理,再到建设施工、并网验收等,为企业提供全程帮办。同时建立新能源项目全流程服务保障机制,通过跨部门协调高效解决电力接入、土地组卷等难题。如今,该市新能源项目已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并网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