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秦皇岛市抚宁区以党建共建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抚宁区以党建共建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党建引领,聚力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9月17日,秦皇岛市抚宁区台营镇干涧村轮作的谷子喜获丰收。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张辉摄

9月17日,主播在秦皇岛市抚宁区茶棚乡的共享直播间里推销家乡特产。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张辉摄

7月15日,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秦皇岛市分公司为秦皇岛市抚宁区茶棚乡油蟠桃开启专场直播。茶棚乡政府供图

有产业基础的村庄想继续扩大产业规模,遇到资金困难怎么办?没有产业基础的村庄如何能够快速发展,甚至实现“弯道超车”?特色农产品种植渐成规模,但销路没有打开,该如何突破?

秦皇岛市抚宁区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因地制宜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根据不同乡镇、村庄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党建共建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致富增收,构建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新模式,激活乡村全面振兴的“一池春水”。

“党建+普惠金融”

解决农业资金难题

10月17日,在抚宁区坟坨镇杨庄头村外,百余亩玉米已接近成熟。一个月前,另一块百余亩地的青贮玉米出售后,杨庄头村党支部通过股份经济合作社办理的贷款已全部还清,这块地的收入就是村集体收入。

“这是在小麦收完后种的二茬玉米,成熟期较晚,到月底也可以收获了。下一轮种植前,如果有需要可以继续贷款,村集体的资金压力就小了。”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景利说。

李景利所说的贷款,是坟坨镇党委帮助村集体申请的中国建设银行70万元额度的“兴农贷款”。

去年,杨庄头村党支部通过股份经济合作社在村里流转300亩土地,计划轮作种植冬小麦和玉米,增加集体收入。然而,土地流转后,资金遇到困难。

近年来,抚宁区坟坨镇党委积极探索党建赋能农业农村发展之路,建立“党建+普惠金融”模式,走出一条“党建引领、组织搭台、银行唱戏、群众受益”的党建引领普惠金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新路径。

得知杨庄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种植产业急需资金支持,坟坨镇党委、政府与银行对接,为合作社寻找合适的农业贷款产品。当年9月,总额度70万元的“兴农贷款”顺利发放。

有了资金,杨庄头村党支部在300亩土地上种植冬小麦,通过大面积机械化作业,确保冬小麦能播尽播、应种尽种。坟坨镇党委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户做好精细整地、科学选种、合理施肥、科学适量播种等,为冬小麦出好苗、出全苗保驾护航。

“3年内,我们可以在贷款总额度内随时贷、随时还。”杨庄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立民说,在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300亩土地的种植资金已不成问题,此后每年两茬农作物种植的收入将作为村集体收入,用于村庄建设、村民福利等。

以强带弱

探索特色种植新模式

近年来,抚宁区不断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探索特色种植新模式,充分发挥不同领域党组织之间的互补作用,引领乡村实现快速发展。

之前,位于抚宁区北部山区的台营镇干涧村采用传统农业种植模式,村民种植效率低、收入少。

为加速农业产业发展,2024年9月,在抚宁区委组织部指导下,干涧村党支部与秦皇岛小江蔬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开展党建共建,开启村庄种植模式升级之路。

今年春天,干涧村流转土地近30亩,依托秦皇岛小江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与资源优势,示范推广“谷子+小麦”轮作种植新模式。

9月下旬,近30亩谷子喜获丰收。秦皇岛小江蔬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邬大为率队带着谷物收割打捆机来到地里,半天时间不到,谷子全部收割打捆完毕。

“这些谷子在地里晾晒几天后,使用脱粒机脱粒,秸秆直接回田。今年我们谷子的收成很好,亩产800多斤。”邬大为介绍,很多村民认为种植谷子麻烦,但如果改变传统思路,使用机械完全可以做到省时省力,而且近几年杂粮市场行情一直不错,收入有保障。

10月19日,邬大为开始调配机械准备耕种冬小麦。一块地一年有两次收获,就有两份收入,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种植收益。

干涧村的轮作种植是改变以玉米为主的传统种植的一种试验。如今,台营镇党委正积极探索,拓展杂粮种植品类,全力打造优质杂粮地域特色品牌。该镇已在干涧村、河口村一带成立生态农场,计划建设40亩高端有机谷子示范农场,并在全镇3.8万亩耕地适宜地块推广“谷子+小麦”轮作模式,让党建共建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更大成效。

直播助农

农产品走向更广阔市场

10月17日,抚宁区茶棚乡南山村漫山遍野的山楂树上,红红的山楂挂满枝头。南山村有近40年的山楂种植历史,种植山楂1000多亩,年产量60万公斤。

在茶棚乡人民政府院外的共享直播间里,有关山楂及相关产品的直播准备正在进行。“山楂已成熟上市,我们开启直播,向全国推广咱们茶棚的山楂。”正在联系直播事宜的茶棚乡人大副主席孙飞虎介绍。

近几年,通过组织农产品网上销售,孙飞虎已成了直播销售“专家”。

茶棚乡是抚宁区农产品生产重点区域,种植的西红柿、油蟠桃、山楂等品质好,但销售区域一直受限。为全面开拓销售路径,茶棚乡党委创新建立“政企协作+直播助农”模式,破解特色农产品卖难的困境,更以品牌化运营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在特色农产品采收季,茶棚乡与网络销售主播合作销售产品。组织专场直播,在田间地头展示农产品生长环境。此外,建立共享直播间,免费进行网络直播技巧培训,大力推动电商产业发展。

在今年油蟠桃采摘季,茶棚乡党委、政府对接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秦皇岛市分公司,整合区域内优质油蟠桃货源,推进油蟠桃线上销售。由乡党委、政府与市邮政公司联合组建的专业直播团队走进桃园,4天直播带货创下8000余单1.5万余公斤的销售成绩,降低了存储损耗与滞销风险,帮助农民增加了收入。

“乡党委协调指导,邮政系统搭台直播,各支部抱团发展。我们一方面积极推广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方式,另一方面积极挖掘特色农产品资源,逐步形成全年直播销售不断档的局面。”茶棚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孟庆磊介绍。

抚宁区通过多种形式的党建共建,实现强强联合、以强带弱,有效破解农业产业发展难题,农业产业朝着规模化、特色化方向不断前行。

“通过党建共建,我们成功构建了产业联促、资金联融、销路联通的红色生态圈,让党建引领的力量融入生产、流通、销售全链条。下一步,我们将深化共建机制,推动更多优质资源向农村集聚,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抚宁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蒋成表示。(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张辉摄记者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