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张晓华、王雪威)“以前旧政府家属楼没物业,路灯坏了好久没人管,轩辕社区能人先锋队一来,当晚就亮了。”近日,涿鹿县涿鹿镇轩辕社区居民王女士望着重新亮起的路灯,语气里满是欢喜。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涿鹿镇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搭平台、建队伍、强联动、创机制”,破解群众急难愁盼的生动实践。
搭平台通诉求,让群众“有话好说”。张先生是北关社区的五保户,突发疾病后生活无法自理。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走访时发现这一情况,立刻联动民政部门,为他联系合适的养老机构。为让群众诉求有处说、有人管,涿鹿镇构建“1+7”诉求收集响应工作机制,即以1个镇级社区办群众诉求中心为“中枢大脑”,同步开通诉求“二维码”、微信小程序和热线电话,统筹协调复杂诉求;在7个社区设立群众说事点,组建下访小分队,网格员定期下沉小区倾听民声。截至目前,累计收集并解决群众诉求192条,办实事177件,其中社区说事点直接解决小微诉求78件,社区办群众诉求中心共收集群众诉求9件,成功织密“小事社区闭环、大事统筹推进”的民生服务网络。
建队伍优服务,让群众“有事好办”。围绕“诉求有人接、难题有人解”,该镇分层组建两支核心队伍,一方面动员183名有一技之长的党员、群众,组建7支社区“能人先锋队”,就近解决换灯泡、修水管等小微诉求;另一方面整合资源,组建2支共38人的镇级为民服务应急队,专攻社区办不了、部门够不着的紧急难题,真正做到“群众有急难,队伍就靠前”。
强联动破难题,让群众“难事快办”。“这杂草都快比人高了,天气越来越冷,草也越来越干,一不注意着火可咋办呀?”南关社区居民李阿姨对着来访的社区下访小分队,话里话外都透着焦虑。经仔细排查后,社区小分队发现这片近8万平方米的拆迁区域内有多处火灾隐患点。社区立刻启动“社区吹哨、乡镇统筹、部门报到”闭环机制。镇社区办当天就牵线县直部门,明确县住建局为责任单位。住建局工作人员联合社区“能人先锋队”仅用3天就清运了杂草。在合符社区,当交警队家属楼居民反映老电表总跳闸,社区立即联动信访局、交警队、电力局组建专班。1个月后,20余户居民家的旧电表全部换新。截至目前,三级响应机制已高效破解17起民生难题。
创机制暖民心,让群众“办事暖心”。当寒暑假来临时,北关社区就通过招募志愿者方式,组建大学生志愿者队伍,针对辖区居民及商户子女开设社区公益托管班。遇到家长下班晚的情况,托管班还会适当延长看护时间,切实减轻辖区居民和商户假期“看护难”的负担。
除此之外,该镇7个社区结合实际各展所长,东关社区“红星代办站”为特殊群体代办事项158件;西关社区“逢5说事日”解决杨堡平房区污水管网难题,铺设管网563米;轩辕社区“112”工作法开设公益托管班服务儿童93名;鼓楼社区“名家工作室”开展20次书法课堂;南关社区“贾桂忠服务队”推动10余名低龄老人转型为服务者;合符社区“便民工具柜”178件共享工具流转35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