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下午,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的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1号馆东入口,巨幅的展商名录索引牌下人头攒动。500多家展商的名字,密密麻麻。尽管它们所在区域不同、分属领域有别、规模大小有异,却整齐地列队于展商名录中,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凝聚成有着共同目标的集体。
1号馆,向来是各类展会的核心展区,承载着展会的主题,标注着产业风向。一位化工行业的参展商对此感受颇深:“博览会去年的主题馆,是结合几大产业讲‘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垂直大模型、算力展区给人深刻印象。而今年,则紧扣一二三产讲数据,从数据的价值创造、挖掘和治理,到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这样的变化,是数字经济不断发展的折射。”
10月17日,观众在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展区参观。本报记者 史晟全摄
数字时代,数据已跃升为关键生产要素,如同石油、电力之于工业经济,是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唯有让数据“跑起来”,才能最大限度释放其要素价值,为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走入主题馆数字产业生态馆,数据赋能的图景鲜活可触。一杯牛奶的“数据一生”,一粒麦的数字化旅程;可以分析病虫害的农业智能体,可以办理公积金业务的AI客服;一站式AI药物设计平台,社区一站式服务共享大厅……从研发创新到生产优化,从运营提效到低碳转型,从消费升级到政务革新,数据正以无形之力从多重维度重塑着实体经济。
高质量数据集的流通,正在掀起多领域的深刻变革。
在产业端,它为行业大模型训练提供优质数据供给的“原料”,推动垂类领域智能化加速;在政务端,数据壁垒被打破,不同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变得越来越高效、透明,推动政务数字化迈向更高阶段。
然而,数字经济的浪潮中,数据要素流通共享不顺畅仍旧是一个瓶颈。“数据好用不敢用、想用不能用”的困境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如何既让数据释放价值,又保护个人与机构及企业的隐私,成为市场发展关键。
堵点和难点在哪里,就在哪里发力。聚焦钢铁、汽车等重点产业,建设和推广高质量数据集,为数据流通夯实基础;打造可信数据空间试点,用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筑牢安全屏障;创新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体制机制,推动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转变……走进主题馆的一个个展台,河北推动数据“跑起来”的气象扑面而来,河北推动数据“跑起来”的底气越来越足。
数据奔流处,发展活力生。让数据跑得更快些,河北跑得更快些。(本报记者 蔡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