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黄惠)近日,在石家庄市桥西区残疾人联合会“美丽工坊”项目活动室内,项目牵头人刘贵君正带领残疾妇女学员学习编织技艺,一件件手工制品在学员手中逐渐成形。这一聚焦残疾妇女就业的帮扶项目,正通过技能培训与市场对接,为当地残疾群体打开增收致富门。
“截至目前,我们已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学员200余人次。”刘贵君介绍,“我们的产品不仅走向了全国,还接到了来自欧洲、东南亚的国际订单,业务范围也从早期的编织钩织、服装制作、手工串珠,拓展至现今精巧的非遗手工盘扣、非遗布艺、螺钿、盘纸等,参与订单生产的学员月收入可达1000元至3000元。”
为使产品更具独特性与吸引力,“美丽工坊”注重文创产品研发,将非遗元素与现代审美结合,让老技艺适配新需求,推出了胸针、发卡、耳环等日常配饰及特色挂件。“一个下午或晚上制作出的手工制品,就能获得一两百元的收入。”学员苏文娟说,这种灵活的增收方式,让她对生活更有信心。
桥西区残联理事长于小燕表示,近期,“美丽工坊”迎来了跨地域合作新机遇,携手上海一家贸易公司,为国际品牌制作手工编织产品,10余名经过专业培训的学员已投入订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