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热播剧火到台湾,信仰的力量是时代母题

沉默的荣耀.png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海报

总台大剧《沉默的荣耀》持续热播,首日收视率峰值达3.07%,成为2025年央视八套收视率最快破3的剧集。线上平台爱奇艺、猫眼、酷云等收视排行榜也位居首位。这部电视剧还引发台湾媒体关注和报道。“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这句剧中的台词,令无数观众闻之动容。与以往的谍战片不同,这部剧中的主要人物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历史上都确有其人,是真实存在的、有血有肉的个体。

《沉默的荣耀》这部影视作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在荧屏上反映台湾隐蔽战线的作品,以真实的历史为基石,让那些曾隐于暗处的英雄们,带着信仰的光芒走到台前。这部剧从一开始,就标注了剧中人物的悲剧命运走向。就像《沉默的荣耀》总编剧所遭到的质疑那样,主人公的结局都提前“剧透”了,观众还能不能继续追下去?的确,这冒了很大的风险。

从叙事方式上来说,《沉默的荣耀》打破了以往谍战剧主人公功成身退的“爽文”模式,正因为这部剧中反映的都是真人真事,连角色名都是历史人物的真名,本着尊重历史,致敬英烈的原则,英雄壮烈牺牲的情节不能篡改。

这部剧吸引人们的除了真实的历史,还有这些英雄们的个人抉择。是什么让他们不顾个人安危,选择向死而生、以身入危局的?

吴石出身书香门第,并且还有留学经历,牺牲前官至国民党参谋次长中将,朱枫更是出身于大富之家,她的父亲是浙江镇海一个渔业协会会长,富甲一方。国民党中将、大户人家小姐,物质上并不缺乏,向死而生,向险而行,他们的选择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千千万万民众。正如总编剧卢敏所言,与其说是被那段历史吸引,不如说是被吴石和朱枫身上的那种精神感召。他们本可以过安稳日子,却为了早日止战,选择了一条荆棘之路。

《沉默的荣耀》热播的同时,在现实世界中也激荡起层层涟漪。位于北京的吴石将军墓前,摆满了市民敬献的鲜花,成百上千束鲜花层叠摆放,形成了一道高约1米、长约5米的鲜花墙;北京西山森林公园的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雕像前迎来市民自发悼念,雕像前摆满鲜花,场面震撼;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的吴石故居,成为游客追寻英烈足迹、缅怀革命精神的“红色打卡点”,有人把东风5C的照片放在雕像面前……

市民们眼含热泪,“看着电视很感动,这些隐蔽战线的英雄很不容易,都是为了家国。我们明知道他们的结局,还是为他们坚定的信仰所震撼!”为了信仰和理想,牺牲自己,用自己的命换成千上万人活着。这部剧写的不是谍战,是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是为了理想和民族未来牺牲自己的理想主义者的追求和情怀。

《沉默的荣耀》不仅在大陆热播,也引发台湾观众的观剧热潮和情感共鸣。这说明,两岸同胞同文同种,有着共同的文化根脉。有台湾年轻人表示,原本以为台湾年轻人只对偶像剧感兴趣,《沉默的荣耀》一播,很多岛内“90后”、“00后”通过网络了解到这部剧,开始追问历史。这部剧对历史高度还原,人物塑造细腻,用极致真实打破谍战剧套路,朱枫的藤箱、马场町刑场就义场景,吴石等英烈的故事打破台湾当局制造的“信息茧房”,台湾青年们看到的不只是剧情,更是一场跨越70多年的信仰对话。

英雄可以沉默,历史不容忘记。相比于有名有姓的英雄先烈,隐秘战线上的无名英雄还要更伟大些,他们无名无姓,沉默无声,有的要等待几十年,等尘封的历史解密后才为人所知。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他们的功勋永垂不朽。“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这是一种抉择,是对信仰的坚守,更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岂曰无名,山河为证。英烈的荣耀,不应归于沉默,历史的铭记,更应荡气回肠。(纵览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任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