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上午,以“传承文化根脉 筑牢乡土之魂”为主题的2025“经典润乡土”传承中华经典采录活动启动仪式暨现场观摩会在武强县府兴小学正式启动。此次活动由衡水市教育局与燕赵农村报联合主办。
据悉,此次活动锚定三大核心目标:一是深度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充分彰显中华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二是着力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乡村地区的普及程度与应用质量;三是通过多元活动形式,强化语言文字服务乡村发展的能力。
从参与范围来看,活动面向衡水市各县(市、区)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不含主城三区城区学校)。覆盖广泛且精准聚焦乡村教育场景,具体内容围绕四大维度展开:
其一,夯实教育根基,全面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校在语言文字工作中的基础阵地作用,严格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育教学基本用语用字的法定要求,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在乡村校园全覆盖、高质量推进。
其二,服务乡村教育振兴,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结合乡村温馨校园建设,重点加强乡村中小学经典诗文教育、规范汉字书写教育与诗词讲解教学;同时推广开设诵读、书法、咏唱、绘画、篆刻等语言文化“第二课堂”,以丰富的文化活动充盈乡村校园生活,助力乡村中小学校逐步成为乡村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中心。
其三,繁荣发展乡村语言文化。深入开展“经典润乡土”计划,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中华经典文化乡村行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整理乡规民约、地方戏曲、俗语民谣等乡村优秀语言文化资源,创造性开发文学、书画、歌舞、戏剧等文艺作品,通过诵、写、演、画、唱等形式创新演绎。
其四,赋能产业发展,探索“语言文化+乡村产业”新模式。依托田园风光、特色村落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旅游资源等优势,注入深厚的语言文化内涵,积极探索语言文字助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的特色路径,实现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双向赋能。
值得关注的是,活动还将通过作品征集、记者实地采访等方式,筛选优秀学生作品与学校活动案例,在《燕赵农村报》旗下各媒体平台进行集中刊播,扩大活动影响力与文化辐射力。同时,还将同步开展各类公益大课堂,提供专业指导;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将获得优先加入“燕赵农村报小记者”队伍的机会,助力其提升综合素养。
在启动会上,衡水市教育局主管负责人对活动开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与期望。强调“经典润乡土”活动要在“融入”上做深文章,让中华经典贴近乡村生活、贴近学生成长,变得可感、可亲、可学;要在“聚焦”上出实招,牢牢把握学校这一传承主阵地,将经典文化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与校园建设;要在“协同”上凝聚合力,构建教育部门、媒体、学校、社会多方联动的育人格局,共同讲好“经典润乡土”的衡水故事,让书香满溢的校园与文明和谐的乡村交相辉映。
燕赵农村报总编辑宋国刚从文化传承的深层意义出发,表示:“经典润乡土,润的是流淌在乡土间的文化基因,是浸润人心的淳朴乡风,更是充满希望的乡村未来;筑牢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乡村儿女的精神灵魂,是新时代乡村的文化自信。”他承诺,未来燕赵农村报社将与衡水市教育局紧密携手,以笔墨记录文化传承之路,用镜头捕捉经典绽放之美,共同描绘一幅语言文字与优秀文化在乡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生动画卷。
启动仪式结束后,参会人员走进府兴小学,沉浸式感受校园文化氛围。现场,学生们展示了经典诵读、年画刻版、扎染、掐丝珐琅等传统技艺与文化项目。孩子们专注投入的神情与精彩绝伦的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与高度赞扬,也让“经典润乡土”的活动理念在实践中焕发出别样光彩。(乡村云融媒平台记者 李晓阳)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乡村云融媒平台编辑 韩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