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谢建涛、吴亚倩、郝海燕)信用赋能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发展,是完善社会治理、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今年以来,廊坊市着力打造以“组织强基、政策护航、数据增信、服务对接、产品提效”为核心的“五深化”链群协同发展新模式,为全市特色产业集群迈向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信用动能。
深化机制建设,夯实组织保障基石。廊坊市首先从顶层设计着手,建立健全信用赋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工作机制。聚焦提升集群企业信用水平、优化政务服务效能、增强信用融资便利度等关键环节,研究制定专项措施,着力构建“同责共担、同频共振、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的聚力发展新格局。同时,健全服务工作机制,组建由金融管理、行政审批、司法、工信等多部门参与的专业服务队伍,设立产业集群信用服务专员,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银企对接、工作会商等活动。此外,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推动政府部门、征信机构、金融机构深化合作,挖掘信用信息需求,探索数据增信路径,显著提升了征信服务与信用评价效能,优化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深化政策支持,护航集群高质量发展。为强化政策引导与激励,廊坊市出台了《廊坊市财政引导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十条措施》,明确对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投放成效突出的金融机构予以奖励。同时,配套制定《“五深化”信用赋能特色产业集群融资发展实施方案》及《信用赋能商贸物流供应链金融实施方案》,引导金融机构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创新推出“廊信e贷”系列融资产品,有效将信用信息转化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截至目前,通过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已成功服务6条重点产业链,助力27家上下游企业获得融资支持达30亿元,信用赋能特色产业集群贷款余额435亿元。
深化平台赋能,激活数据增信价值。为强化跨部门信用信息共享与信用增进,廊坊市推广应用“廊信融”服务平台,以信用信息为核心要素,升级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嵌入资金流信息平台、应收账款服务平台,形成覆盖全国、兼容地方、涵盖公共信用信息、商业信用信息、金融信用信息等多种信息服务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平台通过系统接口调用、授权查询、数据核验等多种方式,实现了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征信机构间的机制化信息共享。特别设立了“特色产业集群”服务专区,依据公共信用评价结果,将评级为“优”的企业名单定向推送至银行机构,并推出“特色产业集群信息码上查”等便捷服务。“廊信融”平台引入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管家式”运营,从信息采集、加工到应用实施全流程管理,提供多元化信用评估与报告服务。
深化服务实践,精准对接融资需求。针对银企双方的需求与痛点,廊坊市联合开展了“增信服务进百行入万企”系列走访活动,覆盖市县两级百余家银行分支机构和全部27个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人行征信服务、金融机构授信服务、政务信用服务“三信”下沉基层,构建起精准服务体系。各金融机构主动深入集群,挖掘企业多维信用信息,使隐性信用价值显性化,为产业集群“量身定制”金融解决方案。例如,中国银行与文安县政府联合举办专场对接会,推出“中银·文安产业集群贷”;中信银行对集群企业实施分层管理,提供差异化授信;廊坊银行已为15户集群企业提供授信7100万元。
深化服务实践,精准对接融资需求。结合区域产业集群特色与市场主体多元化需求,廊坊市支持金融机构深度运用信用信息,创新开发场景化、定制化的“廊信e贷”系列信用贷款产品,并依据企业信用状况实施差异化的额度和利率优惠。河北银行针对霸州家具产业集群,制定了专项服务方案,基于纳税、营收、品类等多维数据推出“家居贷”,并获得政府风险补偿支持;邮储银行编制了重点县域集群拓展方案,进行“一群一策”精准施策;农信系统则推出了“家具城租易贷”、“农木加工贷”、“物流快贷”等产品,简化流程,提升效率,其特色产业集群贷款余额达206亿元,惠及中小企业超200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