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社会


青年说丨肯奋斗,才会拥有无限可能

我从事科技研发工作,出生在一个三代从商的家庭。

我的祖父是一名民营企业家,在枣强县这片土地上开启了玻璃钢产业创业之路;我的父亲骑着一辆摩托车闯荡天津,将家族企业做成了行业标杆。他们产业报国、实业报国的信念和情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2012年,大学毕业后,我放弃海外高薪工作,回到家乡担任恒润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就这样,我开始了自己的守业、创业之路。

我们公司主要从事复合材料产品及配套技术设备的设计生产、研发制造。在工作中,我发现传统材料存在不同层面的局限性。比如,金属材质刚度大、耐用,但易腐蚀;混凝土抗压性能好、价格低廉,但易开裂;玻璃钢轻便、耐腐蚀,但刚度不足。使用这些材料生产的产品,不仅后期维修成本高,而且一旦出现破损,还会对土壤、水源造成污染。

能不能让它们“跨界融合”,取长补短,创造出新的多基体复合材料?

聚焦前沿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落地,我们锚定行业痛点,重构研发体系,组建起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5周岁的科研团队。实验室里无数个日夜的灯光见证了我们的坚持,3年时间里,团队反复进行推演、试验、测试,创造性提出多基复合理论,成功实现金属、混凝土、树脂“融合”,相关技术让管材寿命突破50年,公司也从行业“跟跑”转向行业“领跑”。

科技攻关,就要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

为解决2000多台套老旧闲置生产装备低效运行难题,团队经过50多次企业走访、220余天基层探索,研发出自动化成型系统及配套设备。多工艺、全流程的生产制造方式,让复材产品合格率由70%提高到98%,综合使用成本降低50%以上。新设备还被投入国内海水淡化饮水工程项目中,大口径复合管道使用顶进工艺,每公里节省施工成本2300万元,施工周期缩短30天以上,既有效提高工程效率,又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破坏。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面对周边中小微企业“散、乱、弱”问题,我们提出“共享智造”理念。公司牵头搭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让自动化设备、技术方案、供应链资源在云端流动起来,方便及时为集群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实施服务共享、创新共享以来,团队每年为集群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方案50余个,技术答疑1200余次,引进和培养产业人才200余人,其中,高级工程师以上人员12名。这些年,公司孵化培育落地企业130余个,新兴产业应用项目落地10余个,还帮扶3家企业获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十余年间,我们从一家传统制造厂,成长为全国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申请专利30余项,修订标准9项,先后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参与了国内外多项重大项目建设。

科研是对未知的探索,搞科研离不开耐心和坚持。这些年,工作虽然辛苦,但收获满满。我相信只要肯奋斗,脚踏实地,我们青年一代一定拥有无限可能。(宋鹏飞

(作者系恒润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

相关专题